白明奇專欄|高齡、失智與駕駛
高齡駕駛的議題一直是社會所關心的,如何確保高齡者的用路權利與安全,在世界各國也都是難題。
以下是2017年3月8日公視網的新聞報導:「日本原本的道路交通法道路交通修正法規定,75歲以上的銀髮族,要申請更新駕照時,必須到政府委託合作的駕訓班中,做智能檢查。目前儘管駕駛有可能罹患失智症,但只要不違法,就不會強迫做失智症檢查。
但過去幾年來,由於銀髮族車禍事故多,日本政府新上路的「道路交通修正法」規定,從3月12號起,強制要求75歲以上駕駛,在更新駕照時,有義務檢查是否罹患失智症。一旦檢查出可能罹患症狀,就會即時取消駕照。但規定上路後,一年最少有5萬2700人需要檢查,讓醫院中,申請的受檢者暴增13倍。」
高齡駕駛問題人物:失智者
記得有位同事的爸爸被診斷得了失智症,還每天開車上路,經常東擦西撞。他當教授的兒子於是上網查詢學美國人把車子弄壞、把鑰匙搞丟,想說這樣就萬無一失;想不到教授老爸立刻去買了一部新車!
閉起眼來,任何人都能合理推論,高齡者的眼、耳、平衡等感官、手腳等身體機能、反應能力及認知判斷都不如以往,然而,大家也許不知,高齡駕駛者最重要的問題人物就是失智者。
因為老人若是得了如中風、心臟病、骨骼關節退化等其他疾病,通常會自我或被家人限制單獨外出,只有輕度失智或更輕微的認知障礙狀態者,雖不至於五穀不分,卻仍四體勤勞,駕駛如昔,隱藏危機而沒有人知道。
前幾年,交通部公路總局為了這件事全島走透透,在北中南東開了四場公聽會,更之前還舉辦多次專家會議以及撥款專案研究,雖有結論,但仍不敢實施。直到選舉完畢,公路總局決定要利用某種機制來限制高齡者的駕駛,出發點是正確的。方法是利用翻譯自日本的認知檢查,期望能從仍在駕車的高齡者之中,找出不適合開車者。筆者看了內容,很像是失智症的檢查量表,門檻很低,沒有通過者應該算是很「不適合」的駕駛。
額顳葉失智症是一大隱憂
話說回來,沒有通過篩檢的高齡駕駛,難道他或她們周圍的家人都無法察覺嗎?在那幾場的公聽會與專家會議中,對於進展到中度及嚴重度的失智病人給予駕駛限制,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但是輕度失智病人的駕駛問題,卻仍然沒有共識。
很多人會為住在都會區以外、交通不便利地區的人說話。這是出於善意沒有錯,不過,一位曾擔任過直轄市交通局長的教授說,駕駛執照不是與生俱來,這是經過筆試、路考而給予的「特許權」,總不能因為考慮方便而造成更多用路人的生命、財務威脅,大家應該全面考量。
沒有被提及的問題還有幾點。第一,行為亞型的額顳葉退化症(BEHAVIORAL VARIANT OF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的病人經常闖紅燈、接罰單,但是一點反省的能力都沒有,這群病人發病年齡多在50至60歲之間,如果在疾病早期,開車的比例就更高,國人大概都沒有聽過,這個問題因此被嚴重忽略,是一大隱憂。
迷路者發生車禍機會多3倍
第二,輕度認知障礙者(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是失智症的預備軍,雖然未達失智,但是這群人的空間定向感與認路能力,接近輕度阿茲海默症者,可怕的是,根據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的數據,他們的駕車頻率與用路經驗與認知正常者相當,這是另一個隱憂。同時,科技部委託成大進行中的高齡者駕駛整合研究計畫也得到一個結果,曾經發生迷路者,發生車禍的機會是沒有迷路者的近3倍。
第三,除了監理所、職能治療、臨床心理要負起高齡者駕駛第一線把關的責任之外,還涉及保險、運輸業、資訊業、甚至警政,好好了解,說不定是一個值得開發的事業呢!
總之,民眾一定要深入了解失智症,家人有失智症狀就要快點就醫,同時,家屬也要協助勸說放棄或在監督下駕駛,在自動駕駛還沒有全面開發成熟之前,社會各界能夠提出共乘或替代(如一元計程車ONE-DOLLAR TAXI)的方案,才是解決高齡駕駛的王道。
本專欄文章屬專家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內容摘錄自《健康2.0》67期/4月號
◎ 編輯/朱育嫻 ◎ 美編/蔣嘉佳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