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患者容易罹患肌少症!腎臟醫授2招減少肌少流失 各族群蛋白質攝取量曝光
腎臟病患者小心合併肌少症!腎臟科醫師張維文表示,腎臟病患者隨著腎功能變差,腎臟移除掉酸性代謝廢物的能力也變差,病人容易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加速身體結構蛋白的破壞與分解;另外,病人也可能因尿毒導致食慾不振,進食量大不如前,或遵從醫囑採取「低蛋白質飲食」,矯枉過正之下,蛋白質與熱量的總攝取量過低,不利肌肉的修復與合成。當肌肉加速分解、合成卻又不足,長此以往,會出現肌肉流失、肌力變差、體能表現退步、虛弱失能等肌少症典型症狀。
張維文說明,關於慢性腎臟病患是否合併肌少症的研究文獻,因使用診斷標準不盡相同,發現肌少症在慢性腎病患者的盛行率數字,在各研究之間出入也很大,最低僅有4%,但最高可達63%!高達6成腎友合併肌少症,除了體力下降,影響生活品質外,也會增加跌倒、骨折風險,住院率與死亡率也較高,值得民眾重視與關切。
看更多:不要當洗腎一族!腎臟醫親授「保養腎臟8原則」4種食物絕對要少吃
足夠營養、適度運動可預防或改善肌少症
張維文指出,若要預防或改善肌少症,足量營養與適度運動依舊是最佳良方。以適量蛋白質與充足熱量來說,健康成年人一日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為每公斤體重0.9至1.2克,若體重為60公斤,蛋白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即為54至72克。
銀髮族群因腸胃道消化吸收能力比年輕人差,肌肉流失的風險也較高,建議年齡超過70歲身體健康無腎臟病長輩,每天宜攝取每公斤體重1.0克以上的蛋白質。
慢性腎臟病患者蛋白質攝取量則不宜過高,以免產生過多含氮廢物與尿毒素,增加腎臟清除負擔,但也並非蛋白質攝取愈少就對身體愈好,若攝取不足恐導致營養不良、肌少症等共病。
蛋白質攝取應設法追求「度」,除可維持基本生理所需,又能盡量降低腎臟額外工作負擔。張維文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日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 0.6至0.8克。
若是已接受常規透析治療的腎友,不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在透析過程中也會伴隨胺基酸、胜肽等營養成分的流失。因此,進入透析階段患者不用再採低蛋白質飲食原則,蛋白質攝取反而是多多益善,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至少達到每公斤體重1.2克以上。
避免肌肉耗損、營養不良,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量,吃進去的熱量也要足夠;每日須攝取每公斤體重30至35大卡熱量,以免因熱量攝取不足,刻意補進體內的蛋白質,多半又都被分解掉為提供身體基礎代謝所需的能量。
看更多:別當洗腎族!5字訣「泡、水、高、貧、倦」評估腎臟機能 營養師教你看健檢報告
運動療法有效增肌
許多醫學實證顯示,運動除了能讓身體消耗更多熱量,降低體重,遠離肥胖外,也有助三高疾病控制,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病的風險、延緩腎功能的退化速度。運動同時也是預防肌少症的最佳良方,不論是一般民眾或慢性腎臟病患,都能享受運動帶來的肌肉紅利,逆轉老化或疾病導致的肌肉流失。
美國運動醫學會給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1.有氧運動
每次進行20至60分鐘運動,如快走、慢跑、騎固定式腳踏車等,每週3至5次。
2.阻力訓練
每週2至3次,如徒手肌力訓練、或使用彈力帶、啞鈴,甚至上健身房做重訓等負重訓練,針對身體各大肌群做訓練。
3.柔軟度
每週2至3次,靜態伸展全身各關節至少1分鐘。
張維文補充,原本較少運動的腎友,可先從一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為目標,不管是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都很棒,搭配柔軟度與平衡訓練,逐步訓練心肺功能、肌力表現、建立運動習慣,之後再漸進增加運動次數與強度。
要注意的是,有些腎病患者可能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身體虛弱體力較差,為避免在運動過程中身體不適、增加受傷風險,建議在運動前要先諮詢腎臟科、心臟科主治醫師,或直接至復健科看診,經專業醫療團隊評估個人體況後,再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看更多:糖尿病一定會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醫:錯!2原因導致「三多一少」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張維文醫師
◎ 資料來源/張維文醫師
→戰勝過敏體質!完整抗過敏懶人包就在這裡!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