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癌症患者要禁「發物」嗎?營養師曝蛋白質攝取不足恐增死亡率

癌症患者

許佳惠 整理 2024/05/14 13:3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癌症患者飲食要忌口、忌發物嗎?美國註冊營養師、擁有10年中美臨床營養工作經驗的孫凌霞認為,一味地禁忌發物,有明確的弊端,幾乎不能滿足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身體代謝和保障治療所需要的蛋白質的量,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肌肉組織減少,進而增加治療藥物毒副作用及手術併發症的風險,降低存活率。以下是她的看法。

 

什麼是發物?奶蛋肉竟然都算!

大家常常說到的發物有:牛奶、雞蛋、雞肉、豬肉、牛肉、羊肉、鵝肉、魚肉、蝦、蟹、香菇、辣椒、韭菜、蔥、薑、蒜等。可以看到,發物中大部分是動物肉類,也就是高蛋白食物都成了禁忌。禁忌這些葷菜對癌症患者會有不利影響嗎?很可能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吃海鮮皮膚癢,是「過敏」還是「發物」?中醫揭迷思 胃不好少吃這些發物

 

發物很多蛋白質 蛋白質對人體健康超重要

因為肉、蛋、奶、禽能給我們的身體提供優質蛋白質,而蛋白質對人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 蛋白質是人體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另外兩個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它參與身體的代謝,為身體提供能量。

• 蛋白質構成人體的組織,如肌肉、皮膚、指甲、頭髮、大腦等。

• 蛋白質以酶的形式參與身體各種生化反應,比如用來消化食物的胰腺酶、唾液澱粉酶等。

• 人體離不開的荷爾蒙也是蛋白質,如大家熟知的生長荷爾蒙、胰島素等。

 

癌症患者更需要蛋白質

孫凌霞認為,蛋白質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而對於癌症治療中的患者,蛋白質更為重要。癌症的機制很複雜,會影響身體代謝,加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減慢蛋白質的合成;而且癌症的治療尤其放化療和手術,也不同程度地加速了蛋白質的周轉,導致蛋白質流失。我們常常看到癌症患者肌肉衰減、身體機能下降,就是代謝改變的表現。不少人覺得,「瘦就瘦點吧,不是因為生病了嘛」,其實不然,體重的降低和肌肉量的減少,直接影響癌症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肌少症癌患 藥物毒副作用和死亡率都會增加

科學家在研究了近8,000名成人實體瘤患者後,發現瘦體(肌肉)組織減少,產生了肌少症的患者,癌症藥物劑量相關的毒副作用也會增加,有的藥物的毒副作用甚至增加到2倍,而且產生了肌少症的患者,其死亡率增加44%!大家都知道,目前常用的癌症藥物,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醫生要做的就是在患者身體能承受的毒副作用下,給予最大劑量的藥物以殺死癌細胞。如果體重下降、肌肉組織減少,就承受不了有效的治療劑量,而且還要承擔藥物帶來的更大的毒副作用,治療效果顯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肌肉量不足 手術併發症顯著增多

不僅是藥物治療,手術也是,就算是體重正常的患者,肌肉減少顯著的,手術的併發症也顯著增多。這些都不利於癌症患者的治療和生存。而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可以幫助改善身體蛋白質的儲備、彌補蛋白質的損失、保護這些重要的瘦體組織。所以在臨床中營養師通常會鼓勵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肉、蛋、禽、魚、蝦、奶、大豆和大豆製品,建議至少一半的蛋白質來源於優質蛋白質。

看更多:全台百萬人得這病!痰多、呼吸不順小心肺阻塞「攝取蛋白質」成救命關鍵

 

歐洲營養學會建議癌症患者增加蛋白質攝取量

孫凌霞引述,歐洲腸內腸外營養學會,在2016年釋出的癌症患者的營養指南中明確指出,基於目前的研究,推薦癌症患者蛋白質的攝取量不低於每公斤體重1克蛋白質,爭取每公斤體重1.5克蛋白質,同時優質蛋白質至少占一半。目前也有研究顯示在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下,治療期間增加蛋白質攝取到每公斤體重2克蛋白質,能幫助增加癌症患者的肌肉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發物要忌口?很難吃足量蛋白質

把普遍認識的發物都忌口了,真的很難吃到足夠的蛋白質。不容忽視的是,大部分癌症患者食欲都不太好,治療的副作用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低下等症狀,從營養的角度,患者更要最大化每一口食物所含有的營養。既然蛋白質那麼重要,關係到治療藥物毒性、手術併發症、存活率,那治療中的癌症患者就更應該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尤其是在食慾不好、吃得不多的情況下,保證蛋白質的進食量不至於太低,爭取吃夠,保護我們的瘦體(肌肉)組織。

看更多:吃蘆筍正當時 抗癌護心營養全解析!蘆筍皮別丟 華麗變身1經典飲品

 

三個不同方案滿足蛋白質需求

針對不同心理的讀者,孫凌霞給出現階段比較好的幾種解決方案。

 

1.「發物不是事,好好吃飯注重營養」

要是看到這裡,你是這樣認為的,那麼就可以依照前面講的「營養膳食一二三」:一個中心,兩個基礎,三個調整。合理安排飲食,保障食品安全,忌口食品安全風險高的食物即可。有的患者本身對一些食物有過敏或者不耐受的反應,在治療過程中應迴避這些食物。有些患者,除了癌症,本身還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腎病等,飲食原則是:在患者食慾不好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用這些疾病的特殊膳食(如糖尿病膳食、高血脂膳食等)來限制飲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2.「我還是心有餘悸,覺得傳統醫學裡的發物還是有道理的,你說的『蛋白質很重要』我也認同」

有這種心理的讀者可以去諮詢專業可靠的中醫師,中醫師會根據具體病情,給出食物是否需要禁忌的指導建議。通常是不會忌口所有高蛋白食物的,而且前面也講過,中醫專家都認為所謂忌口要有針對性。對於那些可以不忌口的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需要多吃,盡量能保證滿足治療期間蛋白質的需要量。

 

3.「我還是要忌口所有可能的發物,民間說法和傳統醫學我都相信,專業且可靠的中醫的個體化醫療我也找不到,不過蛋白質很重要我同意,我該吃些什麼?」

如果要忌口發物,就必須用其他方式滿足蛋白質的需要量。推薦考慮口服營養補充液(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或者藥字號的腸內營養液),因為還沒有中醫文獻或者民間案例說這些是發物。要是仍糾結於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的原料有牛奶蛋白或者大豆蛋白,那就只能推薦補充胺基酸配方粉,這裡只有100%胺基酸,沒有食物蛋白質來源,只是胺基酸配方粉口味不是很好,價格也不低。但這可能是現階段在沒有任何所謂的發物的基礎上,找到的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看更多:MUJI無印良品豆奶用台灣大豆與地瓜!回饋獲利復育森林 攜手永豐餘推環保紙箱

 

食物與心理的關係密不可分

孫凌霞相信食物和心理的關係,如果吃一個東西你百般不願意,心裡幻想無數有害的可能,擔心滿滿,就算是有益的食物吃進去對身體也不一定有好處,對整個治療也不一定有好處。她呼籲,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在治療中的你,不要談「發」色變,吃得明白,吃得安心,吃得營養。

 

◎ 本文摘自/《癌症患者怎麼吃?營養抗癌,每一口都是康復的力量:從特殊營養管理到日常生活調整,針對不同癌種,制定專屬康復計畫》孫凌霞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