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餅是孔明發明!傳統大餅推薦香菇滷肉、滷肉豆沙、芝麻蛋黃哪個好?
說起傳統大餅,大家一定會聯想到喜餅,畢竟在物資不豐富的年代,只有特殊喜節、節慶才能品嚐到,亦稱為「漢餅」。上百年來,傳統大餅因歷史背景、移民文化以及糕餅技術的改良,逐漸顯現不同風貌。
糕餅的祖師爺是孔明
雖然因西式喜餅崛起而逐漸被取代,但在老一輩的觀念裡,大餅仍是必備的傳統禮俗,致贈喜餅是婚俗中的重要程序,一來是告知親友喜事的好消息;二來代表對婚禮的重視程度。這個「贈送」的習俗從何而來?這得從周瑜的「賠了夫人又折兵」故事說起。
三國時期,周瑜獻計給孫權,假意要將孫權的親妹妹嫁給劉備。一來想藉此把劉備當作俘虜,二來就能把妄想已久的荊州搶到手。聰明的孔明早已看穿其陰謀,為讓孫權不得反悔劉備迎娶他妹妹的婚事,遂命人分送東吳軍民印有龍鳳圖案的喜餅,並傳唱著歌謠:「劉備東吳來成親,龍鳳喜餅是媒燈」,又叫人放起風箏,風箏上掛著大大的布條,寫著「孫劉兩姓合婚」,藉此逼著孫權假戲眞做,不得反悔,這就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由來。
沒想到孔明當時的謀略,竟流傳成為婚聘贈餅的習俗,孔明莫名成了喜餅的發明者,造福了廣大的糕餅業,後來世人為了感謝他,就將孔明的誕辰農曆7月23日訂為糕餅節,並供奉他為糕餅的祖師爺。
看更多:該如何面對家裡的好丈夫、好爸爸出軌?配偶出軌後的自救之道
傳統大餅外皮分三種
依製作方式的不同,傳統大餅的外皮大致上可分為淸仔皮(和生皮)、油酥皮(油皮)、糕漿皮(酥皮)三種。雖然都以麵粉當原料,但因為加入的糖品、油脂比例、做法不同,口感和製作應用的品項也不一樣。
早期喜餅的各種樣態和演變
早期喜餅多為圓形,種類款式分為「大餅」、「對餅」以及「盒仔餅」。「大餅」又稱「日頭餅」,是論斤稱重販售,以前的人們認為「餅大」才有面子,一般大眾熟知的漢餅就屬這種。
坊間口味以鳳梨、鴛鴦、棗泥核桃、香菇滷肉、滷肉豆沙、冬瓜肉餅、腰果伍仁、芝麻蛋黃等內餡最常見,口味十分多樣化。而「對餅」就是以兩個大餅為一組的禮盒,喻有「永結同心」、祝福成雙成對之意,早期送餅最流行這種形式。
有甜有鹹(有葷有素)的口味則有豐盛圓滿之意,一般會選兩種不同口味拼成對餅,但後來不少新人選擇大餅加上西式喜餅的組合。以往傳統的訂婚喜餅常見的配對口味是鳳梨餡的「鳳餅」和冬瓜肉餡的「龍餅」,配在一起就是龍鳳,加上鳳梨的台語發音是「旺來」,表示祝福子孫旺旺來。
「盒仔餅」又稱「合婚餅」,由六個長方形漢餅組成一盒,每塊餅六兩重,可混搭口味,俗稱「六彩囍餅」,長方形糕餅是受到日本人的影響,於日治時期後出現。
一般來說,傳統大餅都以一斤來計算,也就是十六兩、六百克,也有店家做稍小一點的十二兩。大餅外觀最常見的是「囍」字,有些加上花邊,早期還有龍鳳圖紋加上花邊。若是花形的喜餅模,代表「花開富貴」;而圓形則有「團圓」之意,現今則創意開發出更多形狀供新人們選擇。
看更多:73歲影后超凍齡 驚爆4度離婚交8男友!60、70歲還能戀愛嗎?專家曝熟齡交友1風險
◎ 本文摘自/《用點心認識台灣古早味(套書):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原型食材&糖製點心、麵粉類點心、涼水甜湯、冰品,作夥呷點心!》莊雅閔 著
◎ 圖片來源/幸福文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