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愛情來了!還是眼睛有問題?專家從3個實驗分析究竟因什麼而動心
愛情是否只是一場感覺的錯覺?吊橋效應、曝光效應和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等3個心理學實驗,提出了幾種可能產生錯覺的狀況,有助了解之所以會「動心」的關鍵,但決定是否和對方繼續走下去,必須回歸到長期的觀察和實際相處。
1.吊橋效應:危機大小決定是否心動
社工師柯佳圻從輔導個案經驗和理論來診斷愛情來了是怎麼回事。她引用第1個心理實驗指出,1976年由加拿大心理學家Donald Dutton和Arthur Aron所提出的吊橋效應實驗,請一位美女分別在70公尺高的吊橋上及固定的矮橋上,對著前來的男子表達她希望他協助,並將電話號碼寫在便條紙上交給對方。結果發現,吊橋上取得便條紙的18人中有9人(50%)打電話給該女子,而在矮橋上則16人中只有2人(12.5%)打電話。
看更多:為愛犧牲值得嗎?專家教你避開「愛情殺手」 做好1事感情更長久
柯佳圻指出,會有這種情形是因為人在吊橋上時因為緊張而感到心跳加速,而人們會試著在兩種可能的原因中找出歸因,一是因為在吊橋上感到害怕,二是因為被對方的魅力所吸引。在無法確定真正原因的情況下,容易浮現生理激發的錯誤歸因--誤以為愛上對方了。
看更多:如何成為對方「夢想的另一半」?6求生技巧助感情增溫 做好1前提很重要
2.曝光效應:凸顯熟悉感帶來的好感
柯佳圻再舉第2個實驗為例。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曾經試過讓受試者看一本陌生的畢業紀念冊,受試者並不認識上面的人,然後再讓他們看一些人的照片,這些照片出現的次數不一,之後請他們評價對照片的看法。柯佳圻說,結果發現出現次數越多的人,受試者對他們的好感度越高,而那些次數少的則相對不太受到青睞,這就是曝光效應--當一個人事物越常出現在面前,越有可能喜歡上他。
不過,柯佳圻提醒,曝光效應有幾項限制條件:一開始就反感的話,無法產生曝光效應;畢竟一開始即討厭的人事物看多了,只會增加厭惡感。而曝光時間太長或太頻繁,也可能會有反效果。
3.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反映阻力帶來吸引力
柯佳圻再舉第3個實驗為例。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指的是有好感的異性間,受到外界干涉越多,兩人感情就會越深。她解釋,認知失調理論可以解釋這個效應。當人們被迫做出某種選擇時,人們對這種選擇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這種心態會促使人們做出相反的選擇,並且增加對自己所選者的喜歡程度。
看更多:另一半總引爆你的無名火?別人的男友都很寵!1招找回幸福主控權
柯佳圻強調,一旦這種「戀愛阻力」不存在時,雙方很有可能分開。經歷過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驗所存活下來的愛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衝擊。
怦然心動還需長期相處來檢視
柯佳圻說,心理學研究了人之所以會動心的關鍵,然而決定是否和對方繼續走下去,還是必須回歸到長期的觀察和實際相處的狀況,才能在客觀條件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避開因為怦然心動就做決定,才能有機會幸福久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柯佳圻社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