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疾病患者別亂用FQ抗生素!長庚研究:手術、猝死風險倍增
曾發生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的人,千萬不可自行購買抗生素使用,以免危及性命。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針對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3萬1570名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使用口服氟喹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死亡或主動脈手術風險1.5至2倍,提醒用藥注意,以免影響健康。
看更多:主動脈瘤幾乎沒症狀,破裂了才知道!台大醫師詳解2種治療方式
氟喹諾酮(FQ)是常用抗生素
林口長庚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表示,氟喹諾酮(FQ)為臨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近年已有多份研究報告指FQ可能增加主動脈瘤或剝離的發病風險,美國FDA也在2018年提出警語,建議高危險族群必須謹慎使用此類抗生素,以避免發生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
他誤用抗生素導致主動脈再次剝離
醫院日前接獲一名58歲病患,8年前曾發生B型主動脈剝離,但他抽菸習慣未改,又不肯規律服藥,血壓控制不佳,去年疫情爆發後就不願回門診追蹤。某日發燒不舒服懷疑感染,自行去藥房購買抗生素服用,凌晨突發劇烈撕裂性胸痛,經檢查發現患者已經從慢性B型主動脈剝離進展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立即進行升主動脈置換修補手術後,現已平安出院。
看更多:知名漫畫家主動脈剝離54歲亡 醫師說健檢有這現象一定要注意
主動脈疾病致死率高
陳紹緯表示,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是高致死率外科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有近2千人發病。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看更多:腰痠,竟是主動脈剝離!當心它是偉大模仿者,還會裝腹痛、背痛...
研究新發現
目前在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的用藥安全仍未有完整研究及治療指引。為改善主動脈疾病的治療結果,林口長庚研究團隊針對台灣健保資料庫中31,570名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口服氟喹諾酮類(FQ)抗生素會增加死亡或主動脈手術風險1.5-2倍。這份最新報告已發表在2021年4月的美國心臟學會重量級期刊《美國心臟學會雜誌》。
陳紹緯指出,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氟喹諾酮(FQ)抗生素確實有可能增加主動脈疾病患者的風險,然而增加的風險並不高,病患不需要恐慌。他建議在輕微感染時,除非是已無替代性抗生素的狀況下,FQ不應在主動脈疾病患者優先使用,但若在嚴重感染情況下,FQ仍是治療選擇之一。
按時服藥與控制血壓
陳紹緯提醒,有主動脈疾病的病患,不論是否已經接受過手術治療,或是未經手術的慢性主動脈疾病患者,長期都有可能進展惡化。患者仍應規律至心臟外科門診追蹤檢查,並按時服藥與嚴格控制血壓。此外應特別注意自身用藥安全,非必要不建議使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 圖片來源/林口長庚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