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明明不想卻重複狂追垃圾車!她罹患強迫症不自知 醫曝「強迫症表現」其中一項大家天天都會做

曾金月 報導 2022/01/22 09: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個性追求完美,老是擔心私人訊息會夾雜在紙片、公文中洩露,習慣性將丟到垃圾桶的紙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再取回檢查,明知這樣不行,她仍無法克制重複行為,造成工作時常延誤。甚至回到家裡,垃圾已打包丟到清潔車,她還追車要拿回來檢視。經醫師診斷為強迫症。

看更多:購物狂注意 為何會買到剁手?一張表教你自我評估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重複行為」明明不想做卻停不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約有1/4是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發作,男生在10歲前發病機率較女生高,但成年後比例相當,35歲後很少發生。

 

一般而言,強迫症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體質、大腦神經迴路、心理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通常是慢慢發生,據統計,產生強迫想法及行為到就醫治療,大約需7、8年時間。

 

強迫思考的英文為Obsession,字意為「著魔」,在精神醫學領域,可以是「想法、衝動或是心像(mental image)」。它是一種無法控制的「侵入性想法」,自身也不想要,為了轉移這種想法,出現了強迫行為(Compulsion)。由於強迫症的重複行為是無意義的白耗工,因此會受苦。

看更多:「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區分強迫還是正常行為關鍵在於「想不想」

如何區分是正常行為,還是強迫症?像是有些人個性謹慎,出門都要檢查電器、關瓦斯;也有些人擺放物品一定要成雙成對。

 

唐守志說,強迫行為除了明顯的重複動作,心裡活動如數數、默念、策畫過程等也算是。與正常行為「因為喜歡而去做」,強迫行為不同之處在於,自身「並不想做」,卻停不下來,因而受苦,形成惡性循環。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醫學上還會加上客觀條件,如果強迫行為在一天裡占據大於1小時以上,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並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可診斷為強迫症。

 

常見四大類型  客製化治療

強迫症大致有四種類型,因人而異。

一、清潔類:

怕感染弄髒,會不斷洗手或不敢上公廁,曾有青少年因不敢上學校廁所而休學。

 

示意圖/TVBS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二、整齊控:

要求東西按順序、成對擺放。

 

三、禁忌想法:

不斷出現暴力或傷害影像,會突然大叫大罵。

 

四、憂慮傷害:

總是擔心災害會發生,例如不斷檢查瓦斯開關。

 

容易有強迫症的人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唐守志指出,通常是內顯性格的人,較容易難過、焦慮、孤單、負面思考;其次,神經迴路從皮質到紋狀體再連結到視丘的過程受到影響,也可能生病;此外,直系血親有強迫症,得到的機率較高。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根據研究,長期追蹤病人大約3、40年時間,未治療的人,隨著生命歷程變化,2成會改善症狀,仍有8成不會好轉。而接受藥物結合心理治療的人,約有3至6成的療效。

看更多:你是哪種成癮者?3大指標用臉書、IG、電玩,竟與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症有關!

 

藥物治療至少3個月

唐守志說,精神疾病需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治療,目前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劑量會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強,治療時間也較長,病人需耐心配合,至少3個月,才能判別藥物劑量是否有幫助。

 

而心理治療則採認知行為及精神動力取向治療,在研究上都有不錯療效。目前也有大腦深度刺激的新療法,仍在研究探討中,希望未來能提供治療的幫助。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北市聯合醫院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icon
2020-06-11 14:34:00
延伸閱讀
經常感到焦慮或有強迫症,英國專家教一招「鎖骨呼吸法」
icon
2019-12-05 15:21:33
延伸閱讀
主持人鄭弘儀自曝曾受焦慮症所苦 醫師教3招有效緩解焦慮
icon
2019-11-19 16:50:02
延伸閱讀
頭皮禿一塊是鬼剃頭?他每天拔150根頭髮是「拔毛症」作祟
icon
2020-06-18 14:02:00
延伸閱讀
她全身僵直20年治癒了!「深腦刺激術」不只治療帕金森 這些疾病也適用
icon
2021-04-22 14:48:09
延伸閱讀
長輩不斷重複說同件事該怎麼辦?醫曝3種錯誤行為千萬別做 10招應對方法才正確
icon
2020-11-06 15:57: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