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王家瑜 整理 2020/06/11 14:3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位定期從外地來北京諮詢的女子,被診斷為強迫症的患者,醫生建議她必須服藥兼心理治療;她也認為自己的症狀很嚴重,已經影響了家庭和工作,影響了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她不停洗手 起因於童年的恐懼回憶

現實中的她很善良、很謹慎,總怕給人添麻煩。有一次她在諮詢中突然哭起來,原因是「怕我的強迫症狀會影響到別人」。還有一次,她來的時候北京下大雨,她寧願遲到,在室外徘徊也不願意踏進諮詢室,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怕把房間弄濕、弄髒了,怕別人看了會不舒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口頭禪洩漏你的性格!常說「請教」人緣好、愛說「不騙你」最缺乏自信心

 

其實那個不舒服、擔心,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她就是這樣不停的責怪自己,不停的為很多人操心,不肯放過自己,這恰恰是她焦慮和強迫的根源。當然這個諮詢到最後取得重大突破,她的症狀逐步好轉,是因為發現了早年與性羞恥相關的記憶。

 

在年幼時,她曾被一位鄰居叔叔性侵犯,並被威脅不許告訴任何人,否則就要殺她全家。她在恐懼中生活了很多年,越長大越覺得自己的身體很髒,會不停的洗手、洗澡,最後發展到洗各種她認為不乾淨的東西。

 

很多症狀背後,都有著難以言喻、傷心委屈的故事,也許當事人自己都忘了或未曾覺察,但恰恰是那些以為已被遺忘的記憶,成為誘發症狀的源頭。

延伸閱讀:為什麼焦慮總在深夜來襲?諮商師:焦慮是開啟自我療癒的源頭

 

他凡事都要追根究柢…職場和家庭生活都大亂

25歲的兒子和爸媽一起來到了諮詢室,媽媽頂著黑眼圈一臉焦慮地說:「一夜沒睡,我都快煩死了。」原來前一天晚上,一家人一起看電視聊天,聊著聊著,這兒子突然對他媽說:「等一下,剛才妳說了句什麼?我沒聽清楚。」媽媽愣了:「我說了什麼?哪一句啊?」兒子:「我要是聽清楚就不會問妳了,哎呀,妳剛才有句話我沒聽見說的是什麼,妳趕快幫我想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當媽的立刻知道,兒子的老毛病犯了。這老毛病的具體表現是,如果漏聽了一句話,要立刻回想,必須馬上搞清楚漏掉的那一句到底說的是什麼。此前,這一幕在家裡已上演無數次,爸媽早已深受折磨。他們很清楚,如果找到漏掉的那句話,兒子就不鬧了,如果找不到,這小子還要折騰半天呢。夫妻倆急忙回想剛才都說了些什麼,但兒子說:「都不是、都不是。」結果,這一晚大家誰也別想睡了,找不到那句話,兒子有些焦躁,開始生氣指責父母,父母也開始指責彼此,3個人亂成了一團。最後,已經忍受兒子症狀很長時間的媽媽終於受不了,大吼一聲:「明天,你明天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

 

諮詢中呈現出來的一些真相也讓這對夫妻吃驚:這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原來也和這個老毛病有關。公司主管開會講話,或者找他談話,如果他漏聽了哪一句,會不斷的找在場的同事詢問;同事若想不起來,他又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會去找主管求證,可主管哪記得自己說過哪些話呀,他又不敢像逼自己父母那樣去逼著主管回想,結果搞得自己很難受、很委屈,最後遷怒於主管和公司,於是報復性的頻頻跳槽。

延伸閱讀:經常感到焦慮 英國專家教一招「鎖骨呼吸法」

 

強迫症典型表現:一頭鑽進牛角尖走不出來

心理諮商師問那個兒子:「如果錯過了漏掉的那句話,會發生什麼事情或產生什麼後果嗎?」「應該不會吧,我也知道不會有什麼後果,但就是停不下來,一碰到這種情況,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且會越來越著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很多人就是這樣,把自己陷進一個思維或行為的怪圈裡,反覆琢磨糾結,一頭鑽進牛角尖走不出來。這是典型的強迫症的表現,一個人腦子裡先有了大量的不可自拔的念頭或想法,並因此而無比焦慮,為了緩解這份焦慮,所發展出來的一些強迫行為。所以強迫症被歸類為「焦慮障礙」是有道理的,治療強迫症,治療的其實是一個人的焦慮和不安。

 

關於強迫症,美國精神分析協會有一套明確的診斷標準:
一、你有揮之不去、讓你很焦慮的念頭。
二、你有大量的、重複的、無意義的、跟解決實際問題無關的行為。
三、你知道這些念頭是自己的,而非別人強加於你。
四、你一點兒也不享受這個過程,你很痛苦。
五、你每天花費在這些無意義行為上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且持續超過2週。

 

一般來講,只要當事人下決心、有動力來調整和改變,心理治療的效果都是不錯的,就像這個兒子,做了一段時間的諮詢之後,他的症狀大為好轉,諮詢於他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和幫助。後來他找到一份工作,做得很好,狀態也很穩定,至今都沒有再換工作,他的父母因此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其實,他的強迫症與父母,尤其是母親的焦慮有關。他母親是個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對配偶、對孩子的要求都很嚴厲苛刻,從小就讓他感受到很多壓力與壓抑,做什麼都怕做不好,做什麼都很急躁,對很多事情無法確定,以致於要不斷的反覆進行確認。

延伸閱讀:面對無理上司、家人情感勒索…必學這招幫情緒「排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每個人可能都有「強迫行為」 但不等於強迫症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強迫行為,比如反覆檢查門鎖、抽屜有沒有關好;反覆計數、洗滌;走路先跨哪條腿,是一定要踩著格子線走,還是絕不能踩到格子線;做某些事情前,一定要有某些特定的程序和儀式。

 

但我們必須了解的是,這些強迫行為不是強迫症。甚至很多時候,在很多職業中,有這些強迫行為的人往往是最認真、最可靠的,他們做事情往往嚴謹、踏實、周到,值得託付和信任。

 

◎ 本文摘自/《人生很難,你可以不必假裝強大》王璽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突然胸悶吸不到氣、感覺快死了? 可能是「恐慌症」發作
主持人鄭弘儀自曝曾受焦慮症所苦 3招有效緩解焦慮
網癮=毒品!你的精神疾病風險有多高? 9項指標快檢測
你是「過動成人」嗎?喋喋不休、衝動購物都是典型症狀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