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露營時皮膚易有9大意外!醫師教你如何預防與處理 露營受傷不掃興

露營時皮膚易有9大意外!醫師教你如何預防與處理 露營受傷不掃興

梁萱琪 整理 2023/11/10 12:0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秋高氣爽時,在假日跟家人朋友露營可是一大樂事,但沒有做好事前預防措施,恐會受傷導致敗興而歸。醫師提醒,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9個常見的皮膚意外,做好預防與傷口處理,才能快樂地繼續露營玩耍。

 

露營時會傷到皮膚的9大意外

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指出,露營時皮膚容易遇到以下9種傷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曬傷

在陽光下暴露過久,會導致皮膚發紅、灼熱、甚至脫皮。如果露營地海拔較高,雖然溫度較低,但反而更需要注意防曬,根據研究,海拔每上升300公尺,紫外線強度平均會增加4%,也要避免在中午時段曝曬,盡量在大帳或天幕帳底下活動,並穿著遮陽帽和長袖衣物,使用高SPF係數的防曬乳,每隔2小時塗抹。

 

2.植物過敏

在野外接觸到有毒或帶有刺激性汁液的植物,例如毒藤、毒橡或毒漿果時,引起皮膚發炎、水泡和劇癢。建議學習辨認有毒的植物,並盡量避免觸碰。如果不小心接觸到,要立即用肥皂、洗手乳和水清洗皮膚,並塗抹止癢藥膏,同時要記得遠離陽光曝曬,因為有些植物汁液可能帶有光敏感性物質,接觸到紫外線後會使皮膚變黑。

 

3.蟲咬

被蚊子、蜘蛛等昆蟲的叮咬,造成皮膚紅腫、搔癢、疼痛或過敏反應。可使用防蚊液、驅蟲液來保護自己,穿著長袖淺色衣物,隨身攜帶止癢藥膏塗抹叮咬處,以免因為癢感過度搔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看更多:燒燙傷、起水泡、擦傷要用紗布或人工皮?傷口敷料怎麼選?用對敷料癒合快

 

4.蜱咬

蜱咬和蟲咬不同,一般的蟲咬人後會很快離開,但蜱會用口器吸附在皮膚上,吸血2472小時,被叮咬後會出現發燒、畏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等傳染病的症狀,還可能傳染萊姆病、Q熱、兔熱病等。

 

被蜱咬後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暗紅色的環狀斑疹,中心紅點像個射箭標靶,也可注意到蜱的口器印記,要穿著長袖長褲和淺色的衣物,並在衣物、鞋子、露營裝備上噴灑殺蟲劑。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5.蜂刺

被蜜蜂叮咬後,會造成皮膚疼痛、紅腫、或起紅疹、蕁麻疹,要儘量遠離花卉和果樹,不要使用香水或帶有花香、果香味的乳液。

看更多:出門玩被蜂螫怎麼辦?醫師教你4步驟自救 成人被螫20針恐引發中毒反應

 

6.割傷

在削水果或進行其他活動時,常會不小心割到皮膚。可選用適合的刀具,操作刀具時要注意安全,不慎割傷時,可用優碘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用紗布、敷料或OK繃包紮,假使割傷的傷口血流不止、切口形狀不規則、皮掀起來等狀況,建議盡快就醫縫合處理傷口,否則留下疤痕的機率極高。

 

7.刮傷和擦傷

在行走時碰到樹枝、不小心跌倒或摩擦到其他物體,而造成皮膚表皮層破損和出血,可穿著適當的鞋子和衣物,並保持警覺。若真的有擦傷,可用優碘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注意是否有將傷口表面沾黏的碎石細砂,或其他雜質清洗掉,然後使用紗布、敷料或OK繃包紮。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8.水泡

在行走或攀爬時,腳部受到摩擦和壓力而形成水泡。可穿著合適的鞋子和厚實的襪子,在容易起水泡的部位貼上防磨貼,避免走在粗糙或尖銳的路面上。如果出現水泡,不要刺破它們,而是用無菌紗布或OK繃包紮,讓水泡皮可以發揮保護傷口的功用。

 

9.灼傷、燒燙傷

在使用火爐或營火時,離火源太近或接觸高溫氣體,使皮膚紅腫有灼熱感。或是在料理食材時,被油濺到皮膚或是烤肉時不小心被燙到,要與火源保持安全距離並注意火勢和風向,在烹調時記得使用保護裝備,例如圍裙、手套等。

 

若真的燙傷,要先用「沖、脫、泡、蓋、送」準則來緊急處置,若只是輕微燒燙傷,可清水沖洗、冰敷,塗抹消炎藥膏,假使起水泡也不要弄破,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塗上抗生素藥膏,並以紗布等敷料覆蓋。

看更多:優碘消毒傷口好得慢?會造成色素沉澱?醫揭優碘5大好處 對毛孩也安全 但4種人別用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昱璁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