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腎衰竭/不只水腫、泡泡尿!腎衰竭症狀多變 亂吃藥、進補恐敗腎

健康2﹒0 整理 2024/05/30 18:01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腎衰竭是指腎臟因故失去其正常功能,若發生得很突然,稱為「急性腎衰竭」;若是慢性不可逆則稱為「慢性腎衰竭」。

 

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大不同,急性腎衰竭由於傷害時間較短,若能早期診斷,耐心配合治療,腎臟受傷的時間越短,恢復功能的機會越高。慢性腎衰竭則是不可逆的腎臟受損,當腎臟功能衰退到很嚴重而有廣泛全身症候時,即稱尿毒症,須長期洗腎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慢性腎衰竭成因

因慢性腎病導致末期腎衰竭而需要透析的成因當中,以糖尿病居首位,其次為高血壓、慢性腎炎及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等慢性病;而國人有服食成藥、偏方或不明成分補品的習慣,也可能導致腎衰竭的嚴重後果。

 

中草藥導致腎病變在臨床上已被證實,服用馬兜鈴酸成分中草藥易引起慢性腎衰竭。台灣自200311月宣布禁止5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使用。但除了健保藥物外,仍有民眾會自行服用其他中草藥,這些中草藥不確定是否含馬兜鈴酸,使用上須謹慎小心。

 

急性腎衰竭成因

急性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腎臟血流不足,進而引起缺血性腎小管壞死,例如因嘔吐或腹瀉過度造成脫水,或因燒傷、手術後失血過多而引發急性腎衰竭。另外,心衰竭、休克、肝硬化、腎病症候群或毒、藥物等都可能造成腎臟血流不足。

 

其他造成急性腎衰竭的常見原因還包括腎小球疾病、急性腎炎、間質性腎病、腎感染、惡性高血壓、嚴重的輸血反應及泌尿道阻塞。

 

常見引起急性腎衰竭的毒藥物

毒藥物方面,引起急性腎衰竭的毒藥物主要分為4類:
1.某些抗生素。
2.某些止痛藥。
3.重金屬中毒(如砷、鎘、鉛、汞等)。
4.來路不明的藥物,或飲用水受汙染。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腎衰竭典型5症狀

腎臟疾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腎功能逐漸衰退,當慢性腎衰竭進入到第3期後,就會漸漸產生「泡、水、高、貧、倦」 5個典型症狀。

 

泡泡尿:蛋白質流失到尿裡所產生的泡泡是23分鐘都不會消失的。
水腫:腎衰竭會影響水分的排出,發生水腫情形。
高血壓:當腎臟功能衰竭時,容易發生高血壓。
貧血: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會發生貧血情況。
疲倦:腎臟無法正常排除體內毒素時,身體容易疲倦、倦怠。

 

▲腎衰竭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急性腎衰竭症狀

急性腎衰竭不一定有尿量減少、泡泡尿或下肢水腫等症狀。有些人能排水卻不能排除廢物毒素,尿毒急性升高可能以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為表現,另也可能有虛弱無力、意識不清、心律不整、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嗜睡、頭痛、不安、神智不清、昏迷等症狀。

 

腎衰竭分期與病程

慢性腎臟病可分為5級,第2級即進入輕度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或稱「急性腎損傷」,臨床分期有3期。

 

慢性腎臟病分級

根據美國腎臟基金會所提出的疾病分期標準,慢性腎臟病可依據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GFR)高低,區分為15級。

1級:GFR90ml/min,腎功能正常但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
2級:GFR6090ml/min,輕度慢性腎衰竭,但合併有蛋白尿、血尿等。
3級:GFR3060ml/min,中度慢性腎衰竭。
4級:GFR1530ml/min,重度慢性腎衰竭。
5級:GFR15ml/min,末期腎衰竭。

 

急性腎損傷的臨床分期

臨床上急性腎損傷的分期以血中肌酸酐(Cre)濃度的上升,或尿量的下降為標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第1期:Cre濃度上升至基準值的1.52倍;或在48小時內上升超過0.3mg/dl;或尿量小於0.5ml/kg/h持續達6小時。
第2期:Cre濃度上升至基準值的23倍;或尿量小於0.5 ml/kg/h持續達12小時。
第3期:Cre濃度上升至基準值的3倍以上;或上升至超過4mg/dl;或接受腎臟替代治療;或尿量小於0.3 ml/kg/h持續達24小時;或無尿狀態持續達12小時。

 

腎衰竭併發症

腎臟主要負責水分、電解質調節和廢物排出等複雜功能,一旦腎衰竭,不論急性或慢性,尿毒症的症狀千變萬化。

 

1.排水功能出問題:水分排不出去會產生下肢水腫和肺水腫,出現嚴重咳嗽或呼吸困難,也會導致血壓、血脂肪過高等心肺症狀。
2.排毒功能出問題 : 毒素的累積可能造成腸胃和肌肉神經症狀。
腸胃症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呼吸有尿騷味。
肌肉神經症狀 : 疲倦、虛弱、注意力不集中、焦慮不安、思睡現象、手足虛弱、四肢麻木或疼痛。
3.高血鉀症:鉀離子排不出會導致身體疲倦、四肢肌肉無力、手指或嘴唇麻木,嚴重會失去知覺,甚至引起心律不整,可能致死。
4.代謝性酸中毒:排酸功能變差,誘發酸中毒;體內廢物無法排出,造成尿毒症,皮膚搔癢、睡不著等。
5.貧血:造血功能喪失,產生貧血。
6.骨骼病變:磷酸根不能排出,引起血鈣降低,造成肌肉、骨骼病變。
7.性機能障礙:男性可能出現陽萎及性慾降低,女性可能出現月經及排卵不正常。
8.免疫力下降。

 

看更多
腎衰竭/三高患者是高危險群 穩控血糖防洗腎命運 這水果腎友別碰
腎衰竭/尿毒症洗腎蛋白質這樣吃!保養瘻管防阻塞 皮膚癢、口渴怎麼辦?
腎衰竭/尿毒症可以不洗腎嗎?藥物緩解併發症 3療法替代腎臟功能
腎衰竭/正確用藥延緩腎衰竭 穴位按摩解尿毒症 亂吃藥更傷腎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台中榮總中醫附醫亞東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