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就得攝護腺癌!醫:攝護腺癌早期不明顯,只有4個線索
一名年僅47歲的劉先生,因頻尿、解尿問題到醫院求診,發現攝護腺輕微肥大,後續追蹤抽血測定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高達10ng/ml,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竟是攝護腺癌第2期,連醫師也驚訝,才40多歲就得攝護腺癌。
看更多:天氣冷,更尿不出來?他排尿障礙送急診,竟然腎衰竭第4期
40多歲就得攝護腺癌,連醫師也震驚!
輔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孟霖說明,劉先生因為最近天氣冷,出現頻尿與解尿慢,求診初步發現攝護腺體積有輕微肥大,服藥2週後,解尿症狀有恢復正常,卻在回診時意外發現攝護腺指數(PSA)過高(5.3,正常值<4),進一步切片報告出來是攝護腺癌。
其實,第一時間這位病人難以置信無法接受,張孟霖醫師也對結果感到震驚,畢竟攝護腺癌是一個老化疾病,常發生的年齡層都是較為高齡的60或65歲以上的男性族群,病人40多歲就得攝護腺癌,整整早了20年。病人接受高智感微創手術系統施以攝護腺根除手術,目前已恢復正常。
看更多:尿不出來一直忍,差點要「洗腎」!醫提醒:排尿出現3症狀要就醫
晚期才可能血尿!早期注意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
張孟霖強調,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只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晚期才有可能血尿;而6成以上病人來診時,已是攝護腺癌第3、4期,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即使發現解尿不順也繼續忍耐,或直到血尿才就診。他提醒,50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應定期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
看更多:他斷斷續續血尿不會痛,1年後發現膀胱癌!30年的習慣就是「致癌因子」
在治療上,張孟霖解釋,對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治療方式包括:攝護腺根除手術、攝護腺放射線治療(電療)、積極追蹤。但對於這麼年輕就得攝護腺癌的病人,積極追蹤不治療並不是很適合,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77.8歲來說,應該還有30年的平均壽命,積極追蹤以30年的平均壽命來說,可能會造成錯失治療時機。
積極追蹤較適用於低或部分中度風險的早期攝護腺癌,或特別高齡身體狀況較差、預期可能壽命不到10~15年情形的病患。劉先生與家屬討論後,是選擇以手術根除的方式治療,使用高智感手術系統進行攝護腺微創根除手術,術後隔日可開始正常進食,1週移除尿管,2週就重返工作崗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輔大醫院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