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北醫最新研究!1篩檢減少大腸鏡檢查次數 精準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

大腸癌-預防-預測-篩檢

顧詩蓓 整理 2024/09/16 11:4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如何及早預防和治療備受關注。最新研究中指出,透過分析糞便潛血濃度,可以更精準地預測大腸癌發生及死亡風險,為未來大腸癌篩檢提供新的方向。

 

研究顯示潛血濃度與大腸癌風險相關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陳立昇副院長指及嚴明芳教授率領的團隊,於今年5月,將這項研究發表於JAMA Oncology(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研究成果為未來精準大腸癌篩檢提供新方向。針對逾350萬名50至74歲的國人進行長期追蹤,透過大數據分析,確定不同糞便潛血濃度對大腸癌風險的具體影響。結果發現,潛血濃度越高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越高,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而濃度較低者,則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這種息肉會變癌!大腸癌症狀有哪些?吃什麼防大腸癌?原因、診斷、治療懶人包

 

個人化篩檢間隔可提升醫療資源效率

目前公費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但陳立昇副院長指出,透過糞便潛血濃度即可有效判斷罹癌風險,更符合精準醫學趨勢。醫師可根據濃度高低,調整個人化的篩檢間隔時間。

 

糞便潛血向來以特定濃度切點(如大於20ug/g以上)視為罹癌高危險群,接受大腸鏡檢後會有一半比例有息肉,五分之一會有進展性息肉,及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會有大腸癌,但事實上糞便潛血濃度可以用來做更好的應用,醫師可根據糞便潛血的濃度判斷是否需調整篩檢間隔時間,不再侷限於固定的每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讓大腸癌篩檢個人化。

 

▲潛血濃度越高者應即刻接受大腸鏡檢查或縮短篩檢間隔,濃度較低者可考慮延長篩檢間隔。(圖片/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研究團隊強調,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免疫法篩檢,已證實可有效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風險達29%,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效益達35%。而個人化的糞便潛血濃度篩檢策略,在達到相同篩檢效益下,可減少49%的糞便免疫化學法檢測和28%的大腸鏡檢查次數,有助於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看更多:大腸癌/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50歲後機率高!3飲食關鍵提早保命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精準醫療為大腸癌防治提供新方向

陳立昇副院長表示,糞便潛血濃度向來以特定切點視為罹癌高危險群,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可發現息肉或大腸癌。但事實上,糞便潛血濃度可以有更好的應用。這項研究成果不僅能減少民眾不必要的檢查風險,同時也能讓高風險族群更及時獲得必要的檢查及治療,為未來大腸癌精準醫療提供可行的方向。

看更多:1治療成功縮小腫瘤 無輻射、免住院!6大難纏癌症都有效 超過千位病人見證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