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面對乳癌的壓力超過其他部位!身心科醫師呼籲要降低復發機率 「這件事」一定要做
「切除了乳房,我還是個女人嗎?」這是乳癌患者一聽到醫師的建議時,常見的內心吶喊。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亦詮釋了女主角之一Rebecca 得知罹患乳癌,在手術前夕含淚逼問男友:「這樣你還會追我嗎?」
根據研究,高達30%的女性在確診乳癌後會罹患憂鬱症。這些情緒問題不僅源自癌症本身,也可能是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與心理創傷所引發。因此,身心科醫師呼籲,除了應關注乳癌本身的預防與治療,也應正視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抗癌過程身心衝擊是憂鬱來源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分享一位臨床上的案例。50歲的趙女士一向個性樂觀,但3年前罹患第二期乳癌後,雖然手術與化療進行順利,她卻再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她常常做惡夢,也時常回想起等待醫師宣布病情當下的震驚,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她變得容易焦慮,飲食習慣也改變,一覺得身體不舒服,就擔心是否癌症復發,常處於敏感緊張的狀態,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看更多:致癌基因研究大突破!成乳癌治療新利器 醫曝「3習慣」恐助長台灣高發病率
趙女士受乳癌影響心理平衡的情況,經診斷評估後,她被確診為「創傷壓力症候群」與「憂鬱症」。在適當的藥物與心理治療後,趙女士對於癌症的夢靨與擔憂逐漸回到平常心,生活也漸漸恢復往常。
身心雙重考驗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周伯翰指出,像趙女士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乳癌患者不僅要面對手術與化療帶來的身體不適,或是藥物引起的憂鬱症狀,在心理上,還必須承受治療過程的痛苦,難以忘記。而乳房切除後,頓時失去女性象徵,無時不在擔心癌症復發等等衝擊,引發了憂鬱情緒。周伯翰說,如果這些心理負擔沒有及時處理,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癌症的治療效果也會變差,甚至增加癌症復發的風險。
周伯翰表示,乳癌患者的心靈照護與身體治療同樣重要。研究表明,焦慮與憂鬱情緒會直接影響癌症患者的康復進程,反之,若在治療過程中擁有心理支持,將能有效改善預後結果,並降低復發機率。
看更多:這種乳癌最凶!國際公認有效療法 台僅不到1成患者用得起
乳癌後的憂鬱治療方式,周伯翰指出,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2大類:
-
藥物治療方面,以抗憂鬱藥物為主,但需注意有些抗憂鬱藥物會和化療藥物交互作用,因此需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
非藥物治療則包含心理治療、病友支持團體、正念減壓、放鬆治療等,這些方法能夠幫助患者重拾心理上的平衡與穩定。特別是病友支持團體,不僅提供了實際的經驗分享,也讓患者感受到來自他人的理解與支持,減少孤立無援的感覺。
乳癌是一場身心的雙重戰役。周伯翰醫師強調,如果自己或是家人正經歷乳癌治療,不妨多關注心理健康,只有身心的雙重康復,才能真正踏上健康的道路。
看更多:普羅旺斯燉菜/吃類胡蘿蔔素預防乳癌!櫛瓜胡蘿蔔食譜 提升免疫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明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