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樂生活

第33屆醫奉獎/陳恒常和父親都得醫奉獎 29年奉獻給燒燙傷治療,又投入11年到偏鄉服務

  • 丁彥伶 報導
  • 2023/10/19 12:29
  • 字體放大
  • 第33屆醫奉獎/陳恒常和父親都得醫奉獎 29年奉獻給燒燙傷治療,又投入11年到偏鄉服務

    得到醫療奉獻獎,這對一位醫師來說是無比光榮的事,《健康2.0》致電給本屆醫奉獎得主、埔里醫院院長陳恒常時,他說領獎當天要先回台北舊家接爸爸一起去,因為他92歲的爸爸陳天惠是第8屆醫奉獎得主,要讓爸爸看看兒子不負他的期待。在父親得獎25年後他也得了醫奉獎,一家兩代畢生心力都奉獻給台灣的病人,貢獻卓著!

     

    最賺錢的醫師專找最困難、最不賺錢的做

    「整形外科是最賺錢的科別」,台灣醫美診所林立,相信每個人都會這樣認為,不過陳恒常卻選擇了整外中最辛苦、不賺錢的「燒燙傷中心」,在中心擔任醫師、主任,一當就是好幾年。除了在醫院照顧傷口複雜、復原又要花很多心力的燒傷病人外,他還遠赴泰北、泰國東北和清萊做醫療宣教訪視,到中國大陸雲南、四川等地義診,到西非友邦布吉納法索醫療訪視,今年他甚至加入戰火連連的烏克蘭馬偕醫院重建手術群組。

    看更多:第33屆醫奉獎/「感謝每一次照顧病人的機會!」神外醫蔡東翰支援澎湖18年 拒讓離島人成健保次等公民

     

    催生「兒燙基金會」 讓全民都知道燙傷要「沖、脫、泡、蓋、送」

    因為看到太多台灣無辜兒童受到燙傷之苦,當年陳恒常等多位專家共同催生「兒童燙傷基金會(CBF)」,在擔任基金會董事長之際,提出燒燙傷緊急處置「沖、脫、泡、蓋、送」的宣導,這句口號在電視等各個管道大力發送下,現在幾乎全民對於燒燙傷的處置都可以朗朗上口。

     

    57歲不退 遠離舒適圈、再投入偏鄉醫療

    因為陳恒常選擇工作並不屬於「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這派,對他而言「哪裡有需要、哪裡去」才是他心之所向。由於他從醫學生時代,在寒暑假就喜歡參加山地及離島醫療服務、義診活動,因此當他在都會醫院服務29年、57歲之際接到南投偏鄉埔里基督教醫院號召,也將他年少時「到有需要的地方醫療服務」的初心召喚出來,他毅然辭掉台北舒適圈的醫院工作,進駐山城埔里,成為南投地區唯一專任的重建整形外科醫師。

     

    進到埔基督教工作後,長期待在都會醫院的陳恒常也見識到台灣地方的醫療竟然這樣地缺乏。他說,像癌症切除後重建、壞死性感染切除的重建、複雜顏面骨折等治療,都必需要組成照護群組、跨科治療,即使他來到埔基,他還是唯一的專任重建整形外科醫師,原來過去病人都得花幾個小時跑到都會區求醫,想到埔里還有許多住在山地部落的病人,求醫之路更遙遠,「如果在這裡就能得到完善醫療的話,病人就不必那麼辛苦了!」

     

    顎裂兩兄弟,10歲還未治療令陳恒常心痛

    於是陳恒常著手組織院內團隊,並且到山地巡迴診療看當地還缺乏什麼醫療。一次山地學童聽力巡迴檢測中,竟意外發現一對先天顎裂的兄弟檔,兩人都分別已經是小學五、六年級,卻從未接受過必要的手術治療及語言訓練,探究原因,就是每次都要花3、4個小時以上才能輾轉就醫,就一直耽誤至今。

     

    陳恒常感嘆,都會區的唇顎裂兒在出生後,新生兒期醫師就會開出一系列治療計畫,在埔里竟然看到兩個10歲以上顎裂兒未接受治療。因為他過去在馬偕醫院有很多治療經驗,他便專程回到台北商借必要的器械後,回到埔基為兩兄弟進行顎裂和帆咽閉鎖不全矯正手術。

    看更多:第33屆醫奉獎/林逸民:「不想對台灣沒貢獻」發明水晶體、引進雷射 奠定台灣眼科治療基礎

     

    兄弟兩人長這麼大,說話構音終於可以「不漏氣」,讓大家都聽懂他們說話了,再加上之後有語言治療師參與巡迴教導訓練,兩人升國中前就改善言語功能、解除人際溝通的障礙,改變兩人的一生。陳恒常說,台北過去的老同事們聽了,也驚訝這種在醫學中心都難得一見的手術,他竟然在偏鄉可以完成。

     

    而燒燙傷的治療,在當地更是落後匱乏。時值2015年新北八仙樂園塵爆,看到許多醫療團體都前去支援,患者可以很快得到完善治療,有原民電視台的記者向陳恒常抱怨,這些病人可以快速得到妥善治療,卻有兩名住在仁愛鄉的原住民小孩因1年前受到全身50%深度燙傷,不但沒有妥善治療,而且後續的疤痕重建治療,因為塵爆病患排擠,兩人的治療都沒辦法進行。

     

    陳恒常遂援引馬偕治療經驗,讓兩人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間住院進行手術重建治療,拆線等疼痛過程也安排用解離性麻醉無痛操作,讓小朋友不怕治療。後續5年中9次住院手術都順利完成,小朋友不必為了治療休學,也不必遠赴他鄉奔波回診、治療,在他們熟悉的故鄉穩定成長及重建復原,對於受創的家庭也是身心的完整撫慰。

     

    第33屆醫奉獎/陳恒常和父親都得醫奉獎 29年奉獻給燒燙傷治療,又投入11年到偏鄉服務

    ▲陳恒常醫師為兩位全身50%重度燒傷的山地兒童利用寒暑假手術治療,5年9次手術,成功恢復。

     

    「有陳恒常醫師在啊!」因為他的坐鎮,過去許多為了治療常常遠赴北部醫學中心的病人,被陳恒常熟識的醫師轉介過來,讓這些病人留在埔基治療就好,不要再每次都跑那麼遠了。因為「禮尚往來」,接收許多病患以後,當有必須其他專業治療、埔基無法處置的患者請求他院幫忙時,也往往可以得到直接或額外的協助。陳恒常說,這也是偏鄉與都會醫院的合作,是美好的院際連結,讓病人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

     

    「最難做」、「應該有人來做的」他都收

    雖然醫療缺乏,可是埔基的工作任務卻不輕。陳恒常說,埔基在921大地震後負責了許多「應該要有人來做」的事,當時院方接下了3處護理之家的照顧任務,裡面住了240床的老人。而老人臥床後相對的有糖尿病足病變、褥瘡等慢性傷口需要治療的特別多,總是需要不厭其煩地每天清創,甚至需要植皮、植皮瓣才能治好。

     

    第33屆醫奉獎/陳恒常和父親都得醫奉獎 29年奉獻給燒燙傷治療,又投入11年到偏鄉服務

    ▲240床的護理之家病患,天天都有褥瘡等慢性傷口的病人需要處置,陳恒常醫師總是耐心治療。

     

    這些真的是非常累人的差事,有北部的朋友們問他「你不累嗎?」他認為,讓病患的傷口好了,幫他們恢復自尊,和全人身、心、靈健康,這不就是他行醫的理想和目標嗎?所以陳恒常總是樂在工作,一點也不覺得累。甚至還常和醫院社區醫療、山地部落的巡迴醫療搭配到山地服務,因為他知道有許多老弱病人不方便前往醫院就醫,「不能到醫院,換我來看你」,他親自登門拜訪病患,為他們清創、追蹤治療!

     

    陳恒常現在最想要的,是有更多新血願意來加入這「不斷付出」的工作。現在埔基有低年級公費醫學生的初體驗活動、五年級醫學生的短期見習,以及醫學中心PGY社區醫療實習的醫師,他總是在假日利用做禮拜的時間,帶領他們到部落教會做衛生教育及基本健康檢測等。

     

    在他們尚未踏出學校前,讓他們看看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現況,也體驗一下「被需要」的感覺,希望能喚回更多「初心」,能有更多人願意留下來服務。

     

    真心想助偏鄉病人,陳恒常覺得「全世界都來幫我」

    直到現在,陳恒常每回北上參加專科醫學會等場合,常會遇到前輩或是老同事們詢問:「一個人在埔里打拼的工作體驗」,大家都難以想像在人口稀少的地區,整形外科醫師「一人單打獨鬥」如何活下去?他說,雖然只有他一個整形外科醫師,但是整個醫院、社區,甚至是山地部落,都成為他的團隊。

     

    他一直相信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做好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現在他在埔基裡無論走到哪裡,病患的問候讓他感受到病患對他滿滿的信心,全心幫忙的醫院和行政同仁都是熱切打招呼,沒有都會區人際關係冷漠的感覺,陳恒常感覺自己不是單獨一人,反而像是找回自己的故鄉和家園,他覺得很值得!

    看更多:第33屆醫奉獎/翻山越嶺支援山區醫療26年!戴嘉言秉持「行善」初衷 成為偏鄉肝臟守護者

     

     

    ◎ 圖片來源/陳恒常醫師提供
    ◎ 諮詢專家/陳恒常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第33屆醫奉獎/陳恒常和父親都得醫奉獎 29年奉獻給燒燙傷治療,又投入11年到偏鄉服務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