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職能治療師教3招 讓孩子發展語言互動習慣
兒童的語言發展狀況,通常是所有發展領域中父母最關切的一個部分,也是較容易被發現遲緩的問題。然而「語言」的發展卻相當的複雜,不僅僅是發出聲音如此簡單,語言是兒童對外表達需求的溝通工具,語言它是需要在與他人互動中才能學習。
因此,兒童語言發展與陪伴的大人息息相關,語言發展也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最直接相關。孩子的語言遲緩可能來自先天大腦發展問題,但更多是後天長時間互動的照顧者沒有掌握到語言發展的重要觀念,讓孩子語言無法順利發展。
看更多:小孩講話口齒不清?專家:這種飲食模式影響 1招調整還促進專注力
孩子通常在1歲左右開始會出現有意義的語言如喊媽媽,但是語言的發展早在還沒開口說話前就已經開始學習。在1歲以前孩子仍不會說話時,照顧者每天生活中的互動方式,以及對著他們的呢喃話語和語言回饋,對孩子都是很重要聽覺語言輸入刺激,這些都是孩子往後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兒童語言發展初期,大人要在親子互動中掌握三大「語言發展陪伴關鍵」,才能讓孩子發展出語言互動的習慣,也讓往後的適齡語言能順利發展出來。
語言發展陪伴關鍵1:語言開始前,要先有眼神接觸
幼童大約在1歲左右,才會出現有意義的語言,像是爸爸、媽媽等。那在0~1歲的過程中,仍不會說話的小傢伙是要如何與人們進行溝通呢?過程大概像是這樣:小孩靠著那天真無邪的眼神看著大人,加上比手腳的肢體動作來表示需求,讓大人能從各種線索中來觀察判斷,幫小傢伙說出需求,最後滿足他們。
其實,大約在4個月的小寶寶身上,就能發現,這麼小的寶寶已經能和爸媽對上眼,露出那可愛的神情,讓人不知不覺會想主動抱著他逗弄著他。這種每天眉目傳情,每天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即使孩子沒有真正開口說出真正的語言,就已經形成「語言理解」和像是「對話」的過程了。
而在這個細膩來回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即是「眼神接觸」。親子之間要先有相互的眼神互動後,才能傳達出溝通意圖,慢慢地形成彼此間的語言互動,最後才能發展出有意義的溝通語言。
看更多:3歲娃只會說疊字 並非「大隻雞慢啼」!小心是發展遲緩
語言發展陪伴關鍵:讓孩子注意,才能發展出共同專注力
3歲以前孩子的大腦設定,會主動去尋找大量豐富的刺激。因此幼童的專注力通常會比較分散,容易被外來刺激所干擾,去好奇各種新事物。因此若希望孩子能專心的聽大人說話,在發展出語言溝通前,一定要想辦法吸引孩子能「先注意你」。
大人要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得從嬰兒時期,習慣靠近孩子臉蛋30~40公分距離的方式,近距離去逗弄孩子。其實,僅4個月大的嬰兒,就有能力能注視對方的眼睛了。當孩子大一些,大人可以試著拿孩子有興趣的玩具放在臉孔前方,藉著玩具吸引孩子,同時也能注意到大人的臉孔和眼神。
最後,大人自己一定要有「看著孩子,再說話」的習慣。當孩子對臉孔習慣有關注後,慢慢的才能注意到「人在說話」的行為,接著誘發出口語模仿動機,最後形成一來一往的對話互動。
反之,若是父母沒有習慣「看著孩子再說話」,孩子大腦會慢慢對人的興趣變低,自然與大人的語言對話需求變少,就算父母在一旁說再多話,沒有眼神接觸的對話,孩子的語言理解無法提升,語言發展仍會較慢。
語言發展陪伴關鍵3:孩子還沒開口前,仍要多跟孩子面對面說話
當孩子能開始注意大人,喜歡注視大人時,父母或大人就得習慣跟孩子多說話了。從親密餵奶、換尿布、洗澡到遊戲時,每個小時刻都是能跟孩子說話的時機點。
這些日常作息中爸媽在孩子一旁的耳語,除了能給孩子熟悉的安定感,更能成為孩子1歲以後,語言發展的重要資料庫。這些大人的日常話語,就能幫助孩子專心在學聽覺處理以及語言的理解力。
雖然一開始父母總覺得自己總像是在唱獨角戲、自言自語的,但是慢慢地在逗弄孩子和說話的過程,孩子會試著發出不同的聲音來回應,即使那還不是語言,卻是語言發展的起始。
反之,若父母在逗弄孩子的過程,嬰兒很少發出不同聲音,那可能在語言發展上會容易出現遲緩問題。在兒童大腦發展過程,4個月的嬰兒喜歡注視對話的眼睛,直到8個月時,嬰兒會更常注視著對話者的「嘴巴」,甚至有孩子會跟著蠕動著嘴巴,彷彿要跟你對話一般。
這也代表著孩子正要啟動模仿大人口唇的動作,也是練習發音的開始!因此,在每個生活的小時刻,都要常常跟孩子「面對面」說話。
◎ 本文摘自/《孩子,陪就對了!: 兒童職能治療師雙寶阿木親授,0-6歲有效陪伴法!科學育兒X感統遊戲x情緒教養,用心養出小孩好情商、好專注、好聰明!》吳怡璇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