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就是心肌梗塞?新型檢測敏感度高,不必再苦等6小時就能確診
示意圖/TVBS
胸痛症狀是否是心肌梗塞?根據臨床觀察,所有到急診的胸痛患者,最後有10%被診斷為急性冠心症症候群,目前研究證實,新型檢測方式,因為敏感度高,只要1小時就可快速排除,對於這項與時間賽跑的疾病,更能爭取有效治療。
成大醫院心臟科李貽恆教授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心臟病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為主。而近10年的資料發現,因心肌梗塞就診率增加逾6成,35至54歲患者增加幅度超過5成,顯示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
急性心肌梗塞常伴隨明顯胸痛症狀,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指出,台灣急診就診率10年來攀升17%,以胸痛為主訴的患者約占急診就診人數的6.7%,以往標準的檢測程序是間隔6小時做2次心肌酵素檢驗陰性才能排除。
心肌旋轉蛋白(酵素)是一種心臟肌肉蛋白,心肌急性壞死時會釋放到血液中,醫師依據心肌旋轉蛋白上升可以早期得知心臟傷害的發生。疑似心肌梗塞的民眾就醫後,會進行的診斷步驟包含心電圖與心肌旋轉蛋白檢驗。
李建璋說,近年雖然已有高敏感度的檢測工具,可以將檢驗時間縮短到3小時,但歐洲2015年已發布最新指南,建議可將檢驗時間再縮短到1小時,提升急診診斷效率。
台大醫院與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附屬練馬病院共同完成一項研究,針對413名潛在心肌梗塞病人進行診斷,其中有171人在1小時內就排除心肌梗塞可能,陰性準確率達百分百,患者因此可以提早從急診出院。
心臟科醫師李貽恆指出,準確診斷心臟病是醫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台灣與亞洲及全球多數國家相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持續上升,雖然在照護的標準及臨床應用上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但這份中日研究成果,可以幫助對確保患者在確後的預後,降低死亡風險。
李貽恆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若有急性胸痛症狀,應盡速至醫院急診部門進行檢查,進一步確認是否有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並給予合適治療。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吃完海鮮泡麵後竟心肌梗塞!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醫師6法寶 解除「心肌梗塞」炸彈
流感吃藥後還覺得頭暈、無力,當心致命性心肌炎併發症
做好水土保持 血管一路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