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阿肥仔、胖子」消失 3招+1習慣去除體重污名
示意圖/TVBS
記得有位體型比較大隻的女同事,有天被男同事說「身材有夠壯的」,兩人差點因此翻臉。肥胖,的確會讓人心情低落了,如果還被冠上「阿肥仔」、「胖子」,可能鬱悶到天邊去了。國健署邀請大家用3 招正向行動,共同對抗體重污名化,減肥專家也請大家養成每天量體重,可激勵心情,幫助體重控制。
「體重污名」(Weight Stigma)係指單純因為體重的因素,而對於旁人有負面的行為或態度。許多證據顯示,不同體重者的人,在職場上的諮詢、面試、雇用過程等,可能都有差別待遇,甚至連醫療設備、公共座椅之尺寸不符等也存在相關障礙的事實。
國健署長王英偉指出,南台灣有項小型研究指出,有高達90%參加減重計畫的過重或肥胖民眾有受到「肥胖歧視」的經驗;2018年美國發表一項以1443名大一學生的研究發現,因體重受歧視者其憂鬱症狀的明顯上升,甚至出現校園霸凌;另一項大型研究,遭遇體重歧視者會增加高達60%的死亡風險。
經歷肥胖污名標籤的人,常常承受著高度心理壓力,容易有焦躁、憂慮、自卑、退縮等傾向,有的肥胖者甚至因此而忽略自營的體型,讓它一路發展下去,造成健康的威脅。
王英偉提出3 招正向行動,邀請大家共同對抗體重污名,跨越障礙。
3招正向行動 消除體重污名
1. 鼓勵代替偏見:不要稱呼肥胖者為肥仔、胖子;不要幫肥胖者取負面外號;不要有肥胖者等於好吃懶做的刻版印象等。
2.建立支持性環境:在家做三餐以取代外食,一同用餐增進家人感情;相約運動取代聚餐;不要以含糖飲料做為獎勵等。
3.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不要限制肥胖者參與活動,如肥胖者參與國標舞,易引來異樣眼光。
擁抱健康 天天量體重
對抗肥胖,除了飲食、運動外,臺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也建議大家,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量體重,這會帶來激勵性的心理效果,反而有助於個人體重控制。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