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與惡》結局歡喜收場了!我們與精障者的下一步是...

2019/04/22 16:0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剛落幕,劇中不同的人物、職業,經歷不同的人生課題及壓力,有不同的心理、壓力、創傷與疾病反應。心理健康與否常在一線之隔,當精神病人自認為是正常時,從外人的眼光看來又是不正常。專家提醒,當一般人認為自己很正常時,是真的沒問題嗎?民眾必須思考從不正常到正常的距離有多遠?什麼是正常?什麼又是不正常?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應思聰在劇中飾演精神病人,這個角色常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主因是罹患此病者常會出現,包括:幻聽、妄想、情緒控制不佳、混亂的行為等,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各種活動的參與,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

 

事實上,一般人平時在工作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是壓力來臨時,也常會出現暴走的現象,偶而也會胡言亂語。不過,一旦事件過後,或是經過時間沈澱,大部分人的心情或情緒會獲得緩解,也較能夠釐清問題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張自強提醒,從不正常的情緒回到正常,也是在一線之隔;但若無法自我做好調整,或是混亂的狀況,影響到日常的生活或是人際互動、工作職場等,則可能需要就尋求醫療的協助,透過醫藥及復健等協助,儘早重回正常的生活。

 

應思聰的下一步該如何進行?張自強說明,即症狀穩定的精神障礙者,如同其他慢性病人一般,也能跟常人一樣生活與工作,出院後的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精障朋友會所或職業重建中心等,可以提供相關資源的連結。但是身心障礙朋友被聘用的機會通常比一般人還要少,特別是精神障礙者,這是社會仍要共同努力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應思聰就如同其他精神病人一樣,經過了醫院的精神醫療與職能復健計劃,滿足其生活、休閒、社交和被接納的需求,同時可以緩和照顧者的壓力。張自強表示,透過多元的職能治療的復健團體,可以幫助精神病人與家屬,逐步蛻變成為「康復者」

 

如此,不但可以幫助精障者克服問題,更可透過習得一技之長,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進而促進或強化其獨立自主的能力,從依賴者搖身成為生產者,順利回歸社區享受全新的幸福人生,並積極努力去汙名化與推廣康復成功的成效。

 

◎ 編輯/郭庚儒報導 ◎ 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相關文章

電玩成癮已列入精神疾病…5個「戒3C」撇步很有效!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與惡》精彩大結局!專家帶你追劇,必知重點一次解析

荒郊野外、醫院病房卡到陰?精神科醫師解開「見鬼」謎團

掃墓後精神恍惚、卡到陰?竟是急性中風留意大腦異常4警訊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