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癲癇治療新招!他一天發作10次變一個月1次 「機器人手術」治頑固型癲癇

腦部機器人

許佳惠 報導 2023/06/01 16:5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37歲陳先生10歲時就被診斷罹患癲癇,成長期間因升學壓力而頻繁發病,不過因放電點位置太深無法透過開顱手術清除。北榮2021年引進腦部機器人手術系統,迄今完成108台手術,也幫陳先生清除放電點,過去一天發作10幾次,現在34周才發作1次,且症狀輕微,讓他能正常上班,還能打高爾夫球。

 

陳先生患嚴重癲癇且有3種型態 新技術讓他重生

陳媽媽表示,兒子從小學四年級發病以來,一直在尋求最好的治療方式。開刀前因為放電點太多,發病型態高達3種:A型是發作5秒內有意識、B型是10秒內有意識、C型是1分鐘沒意識且一發作就僵住、身體倒下。一天可以發作10幾次,因為放電點位置太深無法開顱清除,好不容易才等到新技術,讓他現在34周才發作1次、且只是輕微失神,不但發作變少,人也變得聰明,比較靈活。陳媽媽回想以前,她都安慰兒子「今天發作,明天會更好」,兒子很辛苦才念到大學畢業,每次換學校都要交代老師和同學。出社會後因為癲癇求職不易,現在不但有穩定工作,還能打高爾夫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病灶位置太深 開顱清除恐失明、風險高

北榮癲癇科主任尤香玉表示,陳媽媽非常正面跟勇敢,盡量讓孩子在正面的環境長大,等到有好的方法降低癲癇發作,他的社會功能就發揮出來,可以照顧自己、出去外面工作。她表示,陳先生的病灶在腦室旁邊,如果採傳統開顱手術,把腦室旁邊發育異常的皮質摳掉,癲癇可能還是無法100%控制,而且可能失明。

 

腦部機器人系統幫大忙 找到確切放電位置

北榮神經外科醫師李政家表示,正常的腦室是光滑面,但陳先生先天兩邊腦室都長結節狀、一顆一顆的,且從前面長到後面,至少50顆以上的灰質異生。3種癲癇型態也代表有3個以上的放電點。透過腦部機器人系統,在陳先生腦部放置17支深部電極,在2周內找到右邊的後面區域是確切致癲位置。後續經過7次高射頻熱凝損手術電燒病灶,終於改善不正常放電。不過第一次治療時,陳先生的視野就有缺損,因此不敢燒太大範圍,現在也有1/4的視野損傷,但換來癲癇不發作。

看更多:沒有遭遇意外 只是大個便 男子記憶消失3小時!醫揭是「這原因」造成

 

▲腦部機器人手術協助醫師定位癲癇放電點。(北榮提供)

 

癲癇術後仍須用藥 10年沒發作才算痊癒

尤香玉解釋,癲癇治療成效通常以2年或5年為一期,看術後發作情況,再慢慢減藥。好的結果就是開完刀到2年都沒發作,或是以前一個月發作20幾次,降為12次,只要10年都沒發作、沒吃藥就算痊癒。傳統開顱手術只能針對較淺的位置,微創燒灼方式則可針對深且小的位置。因腦部機器人技術2016年才開始,跟30年來的開顱手術相比,背景值不一樣,所以很難比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睡夢中拳打腳踢是中邪了?醫:小心是「腦部退化」前兆

 

腦部機器人系統可縮短植入電極時間

李政家也進一步說明,北榮2021年引進腦部機器人手術系統,迄今完成108台手術,包括腦切片、癲癇等。小於18歲案例占1/3,最小的患者3歲,基本上只要頭骨硬、可以用頭架固定就能做。過去癲癇開顱手術,光是定位就很耗時,引進腦部機器人後,標靶處從2.8mm變成1.8mm,以前一支電極要花1520分鐘植入,現在只要56分鐘,整體時間從105分鐘縮短為78分鐘。

 

腦部機器人系統可縮短植入電極時間。

 

年紀越小頑固型癲癇比例越高 12歲前治療可減少發作頻率

全國約有203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高達3成是用2種以上藥物,仍難以有效控制的病患,或是副作用明顯的頑固型癲癇。逾6成的癲癇患者在學齡前就出現第一次發作,年紀較小就發作的患者屬於頑固型癲癇的比例偏高。目前北榮收治年紀最小的癲癇病人為3歲孩童,如果能在12歲前積極治療,就能有效減少癲癇發作頻率,維持生活品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癲癇拖太久影響認知功能

李政家說,癲癇有兩個關鍵期,第一個是在入學前治療,患者才不會受歧視,能跟上學習進度。另一個關鍵則是工作前治療,可提升自信感、正常社交。有些患者因為害怕手術,拖很久導致功能下降,而且放電若沒控制好,會影響認知功能,如計算、認人等都會退步。

看更多:維生素D、Omega-3也能改善過動症!營養師曝:這些食物改善腦部運作、認知功能

 

5%癲癇必須接受腦部機器人手術

有過半數的頑固型癲癇患者能在術前評估中找到致癲病灶,更有高達8成的患者在接受12次外科手術治療後,能明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但仍有約5%的患者,因為致癲病灶過度深層,或分佈範圍較廣,必須接受腦部機器人手術。好處是安全性高,手術有健保給付,但機器手臂要使用費約新台幣22萬元。

 

◎ 圖片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提供.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尤香玉醫師.李政家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