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60歲老翁胃食道逆流吃藥2年竟患食道癌!1情況注意 這種人夏天好發

胃食道逆流

許佳惠 報導 2023/08/18 12:0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胃食道逆流不能只買成藥吃,小心延誤食道癌診斷!一名60多歲老翁因為胃食道逆流,自行到藥局買成藥服用,一開始還有效,但藥效逐漸變差,就醫後發現已是第三期食道癌。醫師提醒,制酸劑只對賁門鬆弛的胃食道逆流有效,如果食道敏感、蠕動異常,應搭配其他藥物治療,而一旦制酸劑越吃越沒效,要警覺可能是食道病變。

 

老翁制酸劑越吃越沒效 錯失食道癌診斷時機

收治病例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上述老翁因胃食道逆流,在藥局買制酸劑服用,一次吃1周,可以相隔2周才又發作,本來一個月吃1次,後來變成一周1次,藥越吃越重,症狀也沒改善,前後拖了2年,覺得怪怪的,就醫才發現已是第三期食道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食道癌/食道癌是吃出來的!7種人容易長出食道癌 「這水果」降低罹癌風險

 

3種胃食道逆流治療方法不同

邱展賢說,食道癌以男性居多,100個食道癌有99個都是男性,此外,男性胃潰瘍也較女性多,女生則是胃食道逆流多。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可分為三類,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和「賁門鬆弛」。

 

這種型 夏天胃食道逆流更嚴重

他舉例,一名16歲女學生,最近幾個月因覺得喉頭有異物感、胸悶、胃酸逆流的情況而就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依醫囑使用制酸劑但效果不佳,進入夏季後症狀更加嚴重,甚至有時覺得有異物卡在喉嚨,讓她非常難受,改服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後,症狀明顯改善。

 

另外一位50歲女性,經常感到食道有灼熱感、胸悶、吃東西時有食物會卡住的感覺,服用制酸劑效果不明顯,最近幾周進食後胸悶情況更嚴重,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輕微發炎,可能是食道黏膜較敏感,給予食道黏膜保護劑後症狀改善。

看更多:婦火燒心吃藥都沒好、胸悶想吐2年!醫揪「這罕病」非胃食道逆流 胃鏡也難找出

 

食道蠕動異常的胃食道逆流 天冷天熱都易發作

邱展賢解釋,食道蠕動異常者,會覺得食物卡在喉嚨,持續有異物感、胸悶,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關。氣候的變化、壓力、情緒不穩等都容易引起,因此在天氣炎熱或是寒冷時症狀會更加明顯,生活、工作、課業上的壓力增加,也會加重症狀,一般使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食道黏膜敏感的胃食道逆流要配合飲食調整

而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者,在食道遇到食物或水的刺激時就會感覺不適,除了服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外,還要配合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飲品。

 

賁門鬆弛的胃食道逆流不要暴飲暴食

至於賁門鬆弛引起胃食道逆流,主要和生活習慣有關,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或是體重過重都容易引發。治療上使用藥物外,調整生活習慣及適度減重才能改善並且避免反覆發作。

 

邱展賢說,臨床上只有30%是賁門鬆弛,70%是蠕動異常或敏感。現在流行吃到飽餐廳,越來越多人晚餐拼命吃,導致胃食道逆流增加,還有168減重,因為餓過頭一天只吃一餐,當餐就是吃大餐,也容易胃食道逆流。

看更多:胃食道逆流/中醫分4種病因!4穴位改善胃食道逆流 3招食療養胃補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邱展賢表示,常見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喉頭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如果胃酸逆流到口腔,還可能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上述症狀可能是不同因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不同,須與醫師配合診斷治療,再搭配生活、飲食習慣的調整。

 

例如食道蠕動異常,要靠調節型的藥物。食道黏膜敏感,可使用含海藻成分的制酸劑,因為海藻有黏性,可黏附在食道上,提供食道保護。他解釋,傳統胃乳片會順著口水流到胃裡中和胃酸,食道上的胃酸僅能中和一點點,含海藻的胃乳片可以黏在食道壁上面,存留下來,當胃酸逆流上來,海藻可保護黏膜並中和胃酸。另一種藥物則是透過正負離子原理,吸附在食道壁上面,保護黏膜,藥效約4~6小時。

 

另外賁門鬆弛可使用制酸劑,讓胃酸分泌減少,胃酸上來的酸度別那麼酸、頻率減少,食道就有修補機會。而制酸劑有很多種類,從治療到保養、預防都有,需搭配使用,例如用長效制酸搭配短效胃乳片,長效可預防、短效用來救急,類似雞尾酒療法。

 

邱展賢也提醒,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增加食道潰瘍、食道癌的風險,要改善胃食道逆流,除配合醫師治療外,生活及飲食習慣也要做調整。倘持續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邱展賢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