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走路不會增加骨密度!女性最常發生3個骨科危機 防骨鬆做這4種運動

女性 運動 膝蓋 關節

朱育嫻 整理 2023/08/22 17:3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亞東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指出,女性天生因為結構、荷爾蒙、基因的關係,比男性「相對容易」遇到一些骨科問題。他點出3個女性最常見的骨科問題: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並提供預防與保健祕訣。

 

TOP 1:骨質疏鬆

吳凱文解釋,女性相對容易得到骨質疏鬆的原因與雌性荷爾蒙有關,通常容易發生在女性停經後,雌性荷爾蒙會影響破骨細胞的活性,當雌性荷爾蒙下降,破骨細胞活躍起來,使骨頭每日的破壞和製造失衡,才會導致骨質疏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骨質疏鬆症/骨鬆會有什麼症狀?如何知道骨本夠不夠?「332」快速自我檢測

 

預防骨鬆方法很多種,最重要的是年輕要存夠骨本,骨本大約在30歲達到高峰並定型,想維持好骨本靠以下5件事:

 

●每日鈣質攝取要足夠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停經後婦女每日鈣質攝取量增加到1200毫克。

 

●體重不能太輕

體重過輕時會影響雌激素的分泌,若BMI<18.5就要注意!

 

●定期曬太陽幫助維生素D生成

以台灣陽光狀況,每日曬10~15分鐘即可,有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幫助肌肉生長與鈣質吸收。吳凱文提到,一般來說維生素D比較難從食物中攝取,當然也可以靠吃營養品補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定期運動

想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疏鬆,吳凱文建議,有跳躍序列的高衝擊性運動可以幫助骨頭生長並維持骨密度。另外,肌力和高強度訓練,透過機械負重和高水平的肌肉力量來刺激骨骼形成,因此這兩項運動可以大幅提升骨密度。

 

而對於不耐負重的人來說,全身震動訓練(WBV)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透過刺激源傳遞垂直振動到全身,研究顯示骨密度有顯著的增加,但它的缺點就是會暈眩和頭痛。

 

吳凱文也提到,並非所有水上活動都能提升骨密度,必須要有跳躍動作的水上活動,才能增加骨密度。有些長輩認為有走路運動就能防骨鬆,但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是無法增加骨密度,而且也因為有氧運動會使人的體脂肪跟體重都下降,抵銷了骨密度增加的可能性。所以最好的運動方式,還是重量訓練、阻力訓練、有跳躍的水中運動和全身震動訓練。

 

●不要抽菸喝酒

抽菸會導致成骨細胞活力下降,而酒精某些成分會抑制成骨細胞,妨礙鈣、鎂的吸收及利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TOP 2: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第二個女性最常發生的骨科問題,主要是因為女性先天髖骨角度比較大,加上女性天生脂肪比較容易囤積在下半身,所以容易在髖關節跟膝蓋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吃什麼保健關節?

吳凱文表示,若經由醫師診斷膝蓋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可以吃保健食品,像是蛋白質、鈣質、維他命D、魚油或薑黃等,做好體內保養;嚴重一點的退化性關節炎要吃消炎藥、止痛藥,緩解發炎疼痛狀況,並搭配積極治療,在關節上打針玻尿酸,或進行血小板增生療法(PRP)。若以上治療都無效,就要進一步開刀做微創型關節鏡清創,軟骨修補,或做軟骨移植甚至換人工關節。

看更多:退化性關節炎/關節退化會有什麼症狀?哪裡最好發?發生原因是什麼?

 

TOP 3:類風濕性關節炎

先天上女性比男性容易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其中之一,這是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關節與周邊組織,若初期沒有好好治療,有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影響眼睛、心臟、肺臟和皮膚,控制不好有可能會造成多處關節僵硬疼痛形同機器人。

 

一早醒來特別「僵硬」要小心

吳凱文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一開始的病徵是關節疼痛紅腫,「僵硬」是另外一個特徵,特別是早上起床後,特別容易僵硬導致無法起身,若有類似狀況千萬不要拖,盡快到醫院檢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如何治療?傷科洗劑降低發炎反應!4穴位緩解手部關節症狀

 

一般會用X光片初步檢查判斷是退化性、風濕性或細菌性的關節炎,若疑似是就會再透過抽血檢查CRP、ESR或RF三個因子,或做關節抽吸檢查,抽關節組織液再看化驗結果。若真的不幸確診,目前有抗風濕療法的藥物,包括消炎藥、類固醇、標靶藥都可以治療。

 

吳凱文也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依然可透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平時不要抽菸,多吃油脂含量高的魚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吳凱文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病毒疣好不了?2招正確用「水楊酸」 醫師親身經驗告訴你
icon
2020-08-28 10:00:00
延伸閱讀
張學友驚爆梅尼爾氏症跌摔舞台!醫:突發性「這症狀」恐藏腦病變危機
icon
2023-08-14 12:46:00
延伸閱讀
認真吃藥高血壓卻降不了 時常全身軟趴趴 小心可能是這種病!醫:問題在腎上腺
icon
2023-08-16 16:08:00
延伸閱讀
疫情影響,換肝人增多!「一肝二用」肝來源放寬年齡 受贈者肝臟再生比捐肝者快?
icon
2023-08-19 11:59:00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誰是高危險群?發作如何自救?症狀、預防、治療懶人包
icon
2023-08-17 15:19:00
延伸閱讀
走不快、跑不動都是警訊!忽視第2個心臟 小心肌少影響心肺功能
icon
2023-08-15 11:45: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