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阿弟妻半夜溢胃酸以為胃癌 5種人最危險,54歲男有症狀才檢查竟已胃癌晚期
男團Energy成員「阿弟」的太太Mei(邱馨葦)之前因為嚴重胃食道逆流,半夜胃痛到哭,以為自己得胃癌才趕快到醫院做胃鏡。聯安診所肝膽腸胃科主任徐兆甸提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有慢性胃炎等腸胃道疾病、常吃醃漬和高鹽飲食等6大族群是胃癌的高危險群,建議要定期檢查,因為胃癌發生常無症狀,等有症狀才檢查,恐怕已是癌症晚期。
Mei 以為得胃癌 竟是太胖胃食道逆流
阿弟的太太Mei今年45歲,因為連續生下3個寶貝,體重攀升到70公斤。近期她不僅感到膝蓋因為體重增加而變得容易痠痛,後來經常溢胃酸,還曾經半夜被胃酸逆流痛醒,害她以為自己得胃癌,趕快安排檢查,醫師說是嚴重胃食道逆流,要她除了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外,趕快減重才能改善。她努力配合之下,體重大減18公斤,恢復往日窈窕身材,胃食道逆流症狀也改善。
看更多:不菸酒,首次胃鏡就發現食道癌!他食道布滿「鮭魚斑」竟是1情況造成
胃癌5大高危險群
徐兆甸表示,根據國健署的報告,胃癌患者中有8到9成都曾感染幽門桿菌,患有幽門桿菌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比非感染者高出6倍,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目前20歲以上的成年人,幽門桿菌的盛行率為30%,比例相當高,所以真的要很小心。
徐兆甸提醒,以下6種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感染幽門桿菌的人,有90%的人會發生慢性胃炎,有10%的人會反覆發生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而這幾項腸胃疾病,也是容易引發胃癌的風險因子。
2.腸胃道疾病者
包括罹患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都建議及早檢測幽門桿菌,因依照胃癌發展進程,罹患這些腸胃疾病者有機會惡化成胃癌。
3.常吃醃漬、高鹽飲食者
醫學界的研究顯示,常吃醃漬物、高鹽飲食者較容易罹患胃癌,且醃漬物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細胞慢性發炎、受損,建議喜歡吃醃漬物、高鹽飲食者應改變飲食習慣,並注意幽門桿菌與胃癌風險。
4.吸菸者
菸草的尼古丁與焦油等化學物質會刺激胃部,增加胃炎與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吸菸者也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族群。
5.一等親有胃癌病史
家族一等親曾有胃癌病史者罹患胃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3倍,若一等親曾有胃癌病史,千萬別輕忽。
6.曾做過胃部切除手術者
胃部切除手術會導致黏膜的完整性受損,因此容易罹患胃癌。
看更多:急性胃炎/中醫如何治療?吐法有效緩解症狀 2急救穴位快速緩解胃痛
別等有症狀才檢查 54歲男胃部不適才檢查竟是胃癌末期
有胃食道逆流的人有較高比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此也要特別注意。徐兆甸表示,近期有位54歲的林先生來聯安看診,自述3年前疫情開始時就常覺得胃部不舒服,且容易胃食道逆流,但因為顧慮疫情所以拖到今年才來檢查。
經胃鏡檢查時,立刻發現林先生有幽門桿菌感染,且有嚴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再檢查甚至發現他的胃癌已進展到末期。所以提醒感染幽門桿菌者,一定要提早注意、盡快治療,胃幽門桿菌不會「自己好」,放著不管只會惡化,不會自行好轉!
「我有沒有胃幽門桿菌」?4檢查即可知
徐兆甸提醒,多數幽門桿菌感染者無明顯症狀,最多可能只有輕微上腹脹痛、灼熱,有些病人則是出現容易打嗝、噁心等,和其他腸胃疾病也會出現的症狀差不多,因此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桿菌,一定要透過檢測才能診斷。
現有幽門桿菌的檢測方法主要有4種:
1.胃鏡
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發炎,胃黏膜組織會有特殊的結節狀的黏膜變化如結節性胃炎,俗稱雞皮胃,但必須要靠胃鏡直接觀察胃部的組織變化。胃幽門桿菌感染之後導致胃癌有5大進程,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的結節性病灶→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小腸化生→胃癌,只要在未進展到胃癌前的每個階段及時消滅幽門桿菌,都可以阻止胃癌發生。
2.呼氣測試
是準確性最高且最安全的檢測方式,準確性高達97%,能判斷現在是否處於感染狀態,也可以用於殺菌後是否成功的依據。
3.血液檢查
主要檢查血清中是否有幽門桿菌的抗體,但無法判斷現在是否正處於感染狀態。
4.糞便篩檢
能檢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原,且能判斷是否處於感染狀態。
徐兆甸說,當然不會要沒有任何症狀的人就去做胃鏡,檢查是否有幽門桿菌,因此建議以呼氣測試、血液檢查、糞便檢查等方式進行篩檢。但是建議民眾要定期做胃鏡檢查,若有需要進一步篩檢幽門桿菌,則建議選擇準確性最高的胃幽門桿菌呼氣檢測。
幽門桿菌是透過唾液與糞便傳染,預防最重要的是勤洗手、避免用手拿東西吃、用餐採公筷母匙。若不小心感染幽門桿菌,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目前的4合1藥物治療已經有9成以上的根除率,建議及早殺菌治療。但要提醒,就算已經吃藥殺菌,建議要再做一次幽門桿菌呼氣檢測,確定幽門桿菌已經根除!並至少每年做胃鏡追蹤,確認胃幽門桿菌感染後導致胃癌的5大進程有沒有惡化!
看更多:資深男星罹胃癌、十二指腸癌,搶救無效過世!這些人是高危險群 40歲就該做胃鏡
◎ 圖片來源/張哲鳴攝
◎ 資料來源/聯安診所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