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翁腫瘤「從心臟到腹部」台大醫院新影像導引技術減手術時間1/3
89歲陳老先生去年12月在家中突發昏厥,送醫後發現其胸腹部有一顆直徑達6.3公分的主動脈瘤。由於腫瘤從胸部延伸至腹部,手術複雜度極高,以陳先生的高齡,加上本身有多重共病,台大醫院外科部團隊決定使用CT融合技術進行手術,成功縮短手術時間和復原期。
台大醫院今天(7/30)上午舉行「複合手術室引入最新影像導引技術─提升主動脈支架手術及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放手術效能」記者會,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吳毅暉表示,CT融合技術是一種類似擴增實境(AR)的技術,將患者術前的3D電腦斷層(CT)影像與手術過程中的2D X光影像疊合,形成更為精準的影像輔助。
看更多:AI教父黃仁勳AI技術突破運算限制 國衛院攜手長庚、輝達 用AI助防癌、防病促健康
顯影劑用量可減60% 手術時間縮短1/3
傳統方法需要在手術中再進行一次CT掃描,並由放射師人工繪製手術位置,這不僅增加患者的輻射暴露和顯影劑使用量,也延長了手術時間。而CT融合技術可以減少顯影劑的使用,根據國際文獻,顯影劑使用量可減少60%,手術時間則縮短1/3,整個複雜手術從麻醉開始,共計402分鐘完成。
吳毅暉醫師指出,顯影劑具有腎毒性,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不利,減少顯影劑的使用對患者健康有重大意義。此外,儘管執行手術的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但放射線暴露仍帶來潛在危害。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強調,主動脈如同人體的高速公路,具有許多支線血管,手術複雜度高。CT融合技術使醫師不再需要記憶複雜的解剖結構,就像看著Google地圖,讓手術過程更加流暢,對於複雜且少見的手術型態尤為有利。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度和效果,也降低了手術風險,改善了患者的整體治療體驗。
看更多:AI改寫未來醫療!機器人送藥、AI內視鏡偵測大腸癌 科技展現醫療未來之路
CT融合技術主要用於高複雜度手術
吳毅暉醫師進一步表示,台大醫院的CT融合技術目前主要用於複雜度較高的手術,患者無需支付額外費用。除手術時間縮短之外,由於傷口小且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血液循環影響低,病人復原快。以陳先生為例,術後僅6天便成功轉入一般病房,並移除呼吸器,顯示此技術在提高手術效率和縮短復原期方面的顯著成效。
陳先生在台大醫院的記者會中,特別感謝台大醫療團隊的努力,表示自己在手術中「已經死去」,是吳醫師和團隊將他從鬼門關救回來。吳毅暉醫師表示,這項新技術提升了手術治療的精準度,降低患者風險,而且健保有給付,可減少病友的醫療負擔。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台大醫院有2間複合式手術室,可進行CT融合技術手術,該院截至目前已執行近百例CT融合技術的主動脈支架置換術,盼透過持續更新醫療設備、技術造福更多病人。
看更多:3D影像投射元宇宙 台大打造遠距診間!攜手微軟跨創傷醫學新里程2D變3D僅30分鐘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賴逸儒醫師.陳晉興醫師.吳毅暉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