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糖尿病熱門藥物恐引起類天皰瘡!皮膚出現3症狀要注意
隨著現代醫學進步,糖尿病患者獲得更多有效的控制血糖選擇,但也衍生出新的問題。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盧俊瑋指出,DPP-4抑制劑是近年來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熱門藥物,其良好的耐受性和少見副作用深受青睞,但卻可能成為引發自體免疫性皮膚病「類天皰瘡」的潛在因素。
什麼是類天皰瘡?老年人好發
類天皰瘡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自體免疫性皮膚病,患者皮膚會出現大而堅韌的水疱,伴隨搔癢和紅腫等症狀。盧俊良醫師解釋,類天皰瘡是由免疫系統錯誤攻擊皮膚表皮和真皮之間的基底膜區蛋白質所引起,最常見的靶抗原為BP180和BP230,這些抗原在基底膜區扮演結構支撐的角色。
看更多:葉問徒孫驚傳猝逝!皮膚潰爛就醫3個月中西醫救不回 醫曝天皰瘡死亡風險
糖尿病藥物DPP-4抑制劑與類天皰瘡的關聯
DPP-4抑制劑是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血糖藥,透過抑制DPP-4酶活性來延長腸促胰素(如GLP-1)的作用時間,進而增加胰島素分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常見的DPP-4抑制劑包括西格列汀(Sitagliptin)、沙格列汀(Saxagliptin)、維格列汀(Vildagliptin)和利格列汀(Linagliptin)等。
盧俊瑋表示,近年研究發現DPP-4抑制劑可能與類天皰瘡的發病有關。雖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釐清,但推測可能與免疫反應改變和皮膚屏障功能受影響有關。DPP-4抑制劑可能改變免疫系統調節,使某些患者更易產生針對自身皮膚成分的抗體。此外,DPP-4酶不僅存在腸道和胰腺,也存在於皮膚中,抑制該酶可能影響皮膚的免疫屏障功能。
看更多:69歲男吃降血糖藥皮膚起紅疹、水泡!竟是「類天疱瘡」 糖尿病這款藥提高2倍風險
類天皰瘡的治療選擇與困難
類天皰瘡的治療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和抗發炎治療,以減少抗體產生和發炎反應。常見治療方法有局部和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以及自費的生物製劑如dupilumab或xolair等。然而,對於合併糖尿病的類天皰瘡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困難。盧俊瑋表示,由於DPP-4抑制劑在控制血糖上的重要性,有時難以立即停用,尤其對血糖控制高度依賴此類藥物的患者更是如此。
此外,類天皰瘡的治療藥物,如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導致血糖波動加劇,增加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某些治療類天皰瘡的藥物也可能與糖尿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療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因此提醒,使用DPP-4這個藥物來控制血糖造成的類天皰瘡,這是近年來才較被確認的疾病,必須馬上治療,和醫師討論最佳方案。
看更多:嘴破怎麼辦?嘴破藥膏怎麼選?口腔潰瘍原因、營養、治療懶人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盧俊瑋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