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一變天關節就會痛?營養師曝6大食物保養關節、抑制發炎,5訣竅保養關節

羅以容 整理 2022/02/16 10:5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天氣濕冷,膝蓋關節酸痛好不舒服?不少民眾會把關節炎發作或疼痛歸咎在氣候的變化,但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面對冬天關節不適,透過飲食和日常保養會有幫助嗎?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天氣和膝蓋或關節疼痛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常在科學上被廣泛研究。多份文獻指出,自然環境中的濕度和溫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影響。

 

4因素冬天關節容易痛

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長期健康不佳、患有關節炎的人在大氣壓力較低、潮濕多風的日子,疼痛發作的可能性會增加20%。而針對天氣變濕變冷造成關節痛的原因眾多,但可能是受到溫度造成血管收縮、低氣壓加重關節組織腫脹、低溫降低關節滑潤度,以及天冷活動量變少導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溫度造成血管收縮

低溫時身體為保存熱量,會把更多血液輸送到心臟或肺部,而手臂、肩膀和膝關節等處血管則會收縮,這些部位在血流量變少的情況下會更為寒冷、僵硬,引發不適或加劇關節疼痛程度,尤其是在膝蓋。

 

2.低氣壓加重關節組織腫脹

隨著陰雨天大氣壓力的下降,身體承受的空氣壓力減少,可能會讓患者發炎組織更加腫脹,導致關節疼痛。

 

3.低溫降低關節潤滑度

溫度下將會使關節內的液體變得濃稠,無法發揮良好潤滑作用,因此會感到更僵硬,當稍有負荷時就會不舒服。

 

4.天冷活動量變少

天氣冷會讓人不想活動,肌肉和關節因血液循環不良而變得僵硬或疼痛。

看更多:救你的膝蓋!醫師教你「正確下樓梯」不傷膝 這樣走減輕負擔

 

6種食物幫助關節健康

除了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減輕關節僵硬和疼痛外,透過均衡且天然食材為主的飲食,並攝取具有抗炎特性的食物,也能達到保養關節,抑制發炎的目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沒扭到腳還是超痛!醫曝更年期後女性痛風發生機率大增

 

1.油脂豐富的魚類

Omega-3脂肪酸已被證明能有效對抗發炎,在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也有作用,包含鮭魚、鮪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都有較豐富的含量。李婉萍提醒,不建議採油炸方式烹調,以免Omega-3脂肪酸因高溫遭到破壞。

 

2.十字花科蔬菜

所含有的天然異硫氰酸酯「蘿蔔硫素」,被認為能抵抗慢性發炎,預防或改善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代表食物有高麗菜、白花椰、綠花椰、芥藍菜、白菜、白蘿蔔。

 

3.香料

某些用來為料理增加風味的香草或辛香料,當中活性成分也有抗發炎或緩解炎症反應效果,如薑、大蒜、薑黃、黑胡椒、迷迭香、辣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4.綠茶

由於是以未發酵的茶葉製成,因此含有豐富多酚,抗炎功效主要來自於多酚化合物中的兒茶素EGCG,也有研究發現可能會對軟骨和骨骼形成保護作用。

 

5.紅石榴

研究表明,石榴含有具抗氧化和抗發炎活性的多酚化合物,能減少關節腫脹和疼痛等症狀,並抑制炎症反應,達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

 

6.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

其特有的天然酚類化合物oleocanthal,經研究證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抗炎和防止關節損傷特性,有助減輕關節炎患者疼痛和發炎症狀。同時,文獻亦提到要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日常飲食減少紅肉攝取也是重點。

 

保養關節痛5訣竅,緩解受天氣影響的關節痛

1.保持身體溫暖

當氣溫下降,盡量讓自己保持在暖和狀態,或是提高室內溫度。針對疼痛、僵硬不適關節,可用毛巾熱敷或熱敷墊,增加血液循環(不適用在有明顯紅、腫、熱、痛狀況)。洗個熱水澡或泡澡也能讓肌肉放鬆、舒緩關節疼痛。

 

2.控制體重

透過均衡健康飲食以及適度運動管理體重是延緩關節退化、避免膝關節損傷和減輕關節炎症狀的關鍵之一。運動可選擇對關節衝擊較小、溫和不壓迫的種類,如散步健走、騎自行車、游泳、瑜伽和伸展運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活動不可少

日常多活動、減少久坐與靜態行為,是維持關節健康黃金法則,不論工作或在家,應經常起身走走。過度休息或不活動會讓關節變得更僵硬,即使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也應多多伸展、動一動關節。

 

4.避免關節承受過多壓力

盡可能不要做出會拉傷關節的動作,如提、搬重物或久蹲、久站等。

 

5.好好睡一覺

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可能會讓人睡不好,但睡眠品質欠佳則會讓關節痛變得更嚴重,提醒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改善。如不易入睡或睡不好者,晚上應避免攝取咖啡因和劇烈運動,睡前1小時也別再使用手機等3C用品。

看更多:冬天手腳冰冷?還會冷到發白發紫?小心是雷諾氏症!醫曝1觀察重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