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身體保養多重要?冬至養生進補食材一次看
本周五(12/22)就冬至,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過了冬至,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除了傳統習俗吃湯圓外,冬至節氣吃什麼可以養生?該如何進補?穴位保健方式有哪些?本文一次解析。
冬至節氣身體易出現的狀況?
冬天天氣寒冷,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此外,「風寒外邪侵襲,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寒冷的天氣常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不適。
看更多:養肝排毒如何做?養肝茶及食物推薦
冬至養生守則
戶外活動養陽氣 但避免過度運動
冬至養生首重護陽補腎,吳宛容表示,在冬季陽光好的時候去戶外散步,可以溫煦腎陽,有助增強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運動過量,因為大量出汗會使人體陽氣外洩,有違冬季潛藏精氣的養生原則。
特別注意的是,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冬至節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注意腳部保暖
腎經起於腳底,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所以足部的保暖至關重要,建議腎虛者可以在睡前泡腳20分鐘,睡覺時穿上襪子保暖,搭配腳底穴位按摩,來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三九貼」改善過敏怕冷體質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一年當中有兩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提振身體陽氣。
冬至吃什麼?
吳宛容表示,寒冷會使胃腸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等現象,尤其冬至時節,民眾愛吃火鍋、湯圓及補品,若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在冬至保養好脾胃也很重要,透過攝取天然食材可以幫忙。
此時節宜調整為「平補」的方式,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肝腎,像是山藥、南瓜、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材,可幫助防禦風寒的侵擾。
冬至進補茶食譜
吳宛容表示,冬至可以喝補腎茶「杜仲枸杞茶」養生,以下提供食譜:
【材料】杜仲3錢、枸杞3錢、紅棗3顆。
【作法】以熱水1000c.c.沖泡飲用。
【功效】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搭配幾朵菊花,可避免上火。
看更多:顧好健康根本!營養師曝8大器官養護祕笈 最怕天敵一次揭露
冬至按摩穴道助保暖
吳宛容指出,腎虛者除了睡前泡腳,還可以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來幫助養腎。
此外,命門腎火為生命之源,可以用按摩方式來暖腎助陽。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的「命門穴」(位於脊椎上,第二腰椎下方,前方對應肚臍)及「腎俞穴」(命門旁開一寸半,約兩指幅寬)。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吳宛容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