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媽拒服藥兒子氣到崩潰 醫勸別吵了「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曝與失智者通技巧
住在南部、63歲的陳媽媽因頻繁健忘,多次差點釀成意外,被家屬帶去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失智症,兒子每每要她規律服藥,最後都大吵一架,吵完陳媽媽還可以若無其事,兒子氣到認為她不可理喻。高齡心智科醫師朱智邦說,和失智患者吵架是很無聊的事情,失智症患者專注力短暫,溝通時應該避免衝突。
失智者的世界與一般人類似 症狀和個性有關
陳媽媽雖然四肢行動自如,失智症狀卻相當明顯,讓她缺乏病識感,多次出門後沒有想到要回家、整天沒進食,半夜突然想吃飯才做菜、菜做到一半又忘記自己還在做菜等等的狀況,造成全家生活大亂,確診罹患失智症後,住在北部、短期回家照顧的兒子以為只要規律服藥即可好轉,卻沒想到連要她吃藥都很困難,令兒子在工作、照顧媽媽和家庭之間幾近崩潰,最後只好將媽媽安頓在養護中心接受照料。
看更多:失智症血液檢測新突破!只要偵測1物質 準確率高達9成 比醫師還罩
對於失智的媽媽,每次都吵架吵到理智線斷裂的兒子陳先生難以理解,到底該如何看待失智患者的行為?如何溝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齡心智科主任朱智邦說,其實和失智症患者吵架是非常無聊的事情,失智症患者的世界其實與一般人有很多類似之處,不見得要用病態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行徑,例如固執、執著或沉迷於某項自己喜歡的事物、拒絕他人的勸告、感到憤怒等,相同的情境也會出現在你我身上,只是失智症患者大腦思路卡住,造成行為表現相對誇張和破碎。
若溝通無效 轉移注意力到患者有興趣事物
朱智邦說,失智症患者的症狀和個性有關,依照病況嚴重程度不一,家屬或照顧者一開始可以嘗試以緩和的語氣溝通和說服,如果失敗,盡量不要跟他發生衝突,必須找到患者執著於某些事情的理由,是否有特別的原因。失智症患者的注意力很短暫,如果以上方式都無效,可以嘗試用患者喜歡的事物轉移他的注意力。
看更多:防失智新招!92歲阿公熱血打電動 「1遊戲」證實延緩失智失能風險
台北市立廣智住宿長照機構主任曾于鳳建議失智患者家屬,與輕度失智的患者溝通時,可以口頭引導患者自己完成生活起居的動作,避免以催促、命令的口吻要求患者,也不要把長輩當小孩;對中度失智的患者,切勿與他發生爭執,以免引起更大的反彈,盡量讓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的情緒保持穩定,如果溝通時患者對於言語理解有困難,可以搭配動作示範來提醒,同時要協助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免病況加速惡化。
有些患者和家屬對於失智的初期症狀通常都難以察覺,直到情況嚴重影響生活才警覺不對勁,而輕度失智的患者還保有一定的認知功能,患者也可能知道自己不太對勁,卻可能礙於尊嚴不願就醫。朱智邦表示,失智是認知功能缺損,現在很多健康檢查和網路上都可以找到簡易的檢測工具,生活有沒有因為患者的行為而受影響,也是明顯的觀察指標,如果患者完全無法回想起自己經歷過的動作或事情,就可能有問題,須要進一步診斷。
失智是老化常態 不要貼標籤
朱智邦表示,在過去大家將失智當成一種疾病,醫界也希望能區別老化和神經性退化,然而兩者界線模糊;建議家屬從另一種觀點來看待:失智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長極度增高,用退化、老化來形容失智都不為過,大腦本來就不可能使用千年,能用到百年就了不起了,人只要活得夠老就一定會有失智症,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應該視為老化的常態,不需要將疾病貼標籤。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市衛生局.朱智邦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