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前有3 症狀,人人都要學的保護腦血管運動
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雖然腦中風造成的死亡率有下降,但腦中風的發生率並沒有下降,專家提醒,除了保持血壓平穩外,小心動脈瘤破裂也是造成的腦中風的一大原因。
示意圖/TVBS
小心,動脈瘤破裂前的三大警訊
最近因為袁惟仁腦溢血事件,引起人們對於動脈瘤的關注。聖保祿醫院醫療副院長、急診醫學科主任賈蔚提到,很多腦溢血的發生與腦動脈瘤有關,但很遺憾的是,大部分被診斷出來的時候,都已因為腦動脈瘤破裂造成昏迷。
不過,臨床上仍有少數人,可以很幸運地在動脈瘤破裂前被提早發現,它們可能出現的症狀為:
1、滲血造成頭痛:
血液從動脈瘤附近的血管慢慢滲漏,患者會出現劇烈頭痛,可以很明顯地發現與平時的頭痛不同。所以基本上,如果你常常頭痛,最好就醫檢查找原因。
2、頭痛劇烈、頻率密集:
賈蔚提到多年前,門診中有名患者第一次頭痛就醫,當時醫師以為是一般頭痛,給予止痛藥,症狀好轉後,就讓他回家;3天後他又因頭痛就醫,這次比上次嚴重,做了斷層後也沒看到異常,醫師懷疑他的頭痛有問題,只是當時沒有先進儀器,建議他做腰椎穿刺,不過患者怕有風險,簽字就走了。
隨後不到2個禮拜,患者第3次再來的時候,意識已經有點不清楚了。醫生一看情況不對,再做一次斷層,這一次便發現明顯動脈瘤破裂產生蜘蛛網膜下出血。所以,這名患者算是幸運,能夠在症狀沒有急速惡化前,及時搶救回來。
3、壓迫到腦神經:
這是最幸運的一群,他們的動脈瘤沒有滲漏也沒有破裂,只是動脈瘤剛好發生在顱底的12對腦神經區,這也是動脈瘤最容易好發的部位,患者常因為神經壓迫後出現症狀而被發現。
有位太太很幸運,被先生發現她左右瞳孔不一樣大,她當時只是覺得視力怪怪的,兩邊對焦不是很清楚,隔天就醫時,醫生還發現她對光的反射也有問題。最後從血管攝影檢查證實是動脈瘤。
賈蔚提醒,發現眼睛瞳孔大小不一、眼球活動不靈敏、視力、聽力等異狀時不要輕忽,盡快去找相關科的醫師檢查。
控制血壓,「533」有氧運動很重要
只要有動脈的地方都有可能長動脈瘤,大約每20個人當中就有1個。如何不要讓動脈瘤造成危機?就是要維持血壓的平穩。
運動可以幫助血壓平穩,讓血管恢復彈性。但體適能教練陳少偉提醒,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運動前一定要做暖身,運動後也一定要做緩和運動,這樣才是對身體、血壓最好的方式,否則沒暖身就快速運動,會造成血壓急速地上升,與造成血管的壓力。至於暖身與緩和運動,可讓血壓慢慢上升,再緩慢恢復平穩。
運動原則,過去政府大力推行「333」原則,每次運動30分鐘、每週3次、心跳130。陳少偉則推運動「533」。他把運動時間拉長為50分,運動前先暖身10分鐘、然後再做主訓練,例如慢跑、騎腳踏車或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30分,最後還要再花10分鐘做緩和。其他原則不變。
2 組簡單易學運動
他推薦2 組溫和的有氧肌力運動,適合全家一起來。
深蹲:同時可訓練到股四頭肌、前臂二頭肌與核心肌群。運動時可借助彈力帶或是徒手也行,彈力帶可增加阻力,增加肌力的運動。
動作要點
1、雙腳踩在彈力帶上,左右手拉住帶子
2、屁股往後坐、慢慢蹲下
3、慢慢站起來
4、重複四次
Tips:
1、動作不求快速,慢慢就可。
2、慢慢數1 2 3 4依照節奏運動。
單腳站立:隨著單腳往下踩,股四頭肌、臀肌和大腿前側肌肉都運動到,也能訓練平衡感。
動作要點
1、雙手拉住彈力帶,單腳踩住帶子、抬腳
2、腳往下踩,輕輕地碰到地板
3、重複做四組
4、換腳再做
Tips:口數 1 2 3等速運動。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提醒,最近天氣進入季節變化,氣溫驟降時血壓的波動會更為明顯。避免血壓的問題就需要長期監測的資料,居家量血壓便顯得很重要,它是觀察身體健康最直接的數據,因此需要一台適合的血壓計。如能用數位方式管理每日的血壓狀態,不僅方便自我控制,也可協助醫師問診時的判斷。
陳冠任分享如何挑選血壓計的重點:
1. 無空氣管一體成型
沒有惱人的管線,穿戴、收納更方便,測量血壓無負擔。
2. 正戴反戴一樣準確
方便個人單手穿戴,不用擔心方向錯誤,上下左右360度皆能精準測量。
3. 藍牙傳輸智慧管理
APP免費下載,測量數據上傳智慧手機,管理健康更方便。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