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節軟骨修復術!男子膝關節軟骨磨損,用這招3個月重返球場
一名48歲吳先生,從學生時期就熱愛打籃球及羽球,出社會後還是每周到球場報到,去年開始膝蓋腫脹、反覆積水,連走路都覺得脹痛,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關節軟骨磨損。在醫師建議下,他採取了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術後3個月已能重返球場。
吳先生說,因為教職工作無法請長假,自體軟骨修復術可一次完成,且傷口小、恢復快,讓他術後隔天即出院,休養10天開始上班,1個月後就擺脫拐杖,3個月復原狀況良好,上下樓梯、上廁所、騎腳踏車、打籃球都沒問題。
關節軟骨破壞 膝蓋疼痛不適很難受骨科醫師曾柏凱指出,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除了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損傷,真正的大魔王其實是關節軟骨破壞。常見的軟骨損傷原因通常是意外造成,初期症狀疼痛位置不是很明顯,判斷通常需要由病徵配合影像如X光、MRI等檢查才能發現軟骨的缺損問題。而且軟骨的再生修復能力差,治療難度高保守治療效果不見得好。
關節軟骨是什麼?曾柏凱表示,骨骼是身體最強壯、最好的結構,骨骼就如同一間房子的樑柱,但只有強壯的結構不夠,還需要地板、天花板、牆面等光滑表面,住起來才會舒適,而關節軟骨在關節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關節軟骨屬於透明軟骨、表面光滑,受到壓力時可起到緩衝壓力的作用;一旦關節軟骨損傷,就會暴露出堅硬、粗糙的骨骼,造成極大不適和疼痛感,需要進行軟骨修復。
膝關節軟骨修復術創新療法 用自體細胞修復軟骨
曾柏凱說明,目前軟骨修復有多種方法,而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手術,是最理想的選擇,原理類似器官移植,以微創方式取出少量患者軟骨組織,軟骨經由活化處理後,置放於人體可吸收的載體內,在手術當下馬上移植回患者軟骨損傷部位,加快軟骨修復速度,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再生新技術,不但突破傳統關節軟骨損傷治療上的瓶頸,更有3大優勢。第1,僅需患者少量組織即可進行,不會對自體軟骨及骨頭造成太大損失;第2,手術可一次完成,時間約40分鐘左右,大幅減少患者到院次數;第3,微創手術的傷口小、恢復快,手術風險也相對低。
曾柏凱補充,過去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像是使用消炎止痛藥物配合物理治療,或是注射玻尿酸、PRP,以及骨隨刺激術,只能在短時間舒緩疼痛症狀,治療效果有限且治標不治本;而細胞治療須耗時培養細胞,約4周才能植回受損部位,2次手術恐增感染風險,人工關節置換則要移除正常軟骨和部分膝關節,術後恢復時間長。
曾柏凱提醒,適量運動對身體有益,接受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後,建議休養2到4周,再開始漸進地回復日常活動,三個月後經醫師評估後做低衝擊性的活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訓練,讓軟骨有足夠的時間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