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胰臟癌難發現?「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胰臟病灶

曾金月 報導 2021/04/28 11:43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過去對腹部深處的胰臟病變較難發現,如今有了精確的診斷儀器。一名80歲老先生因黃疸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胰臟頭側有個2公分腫瘤壓迫膽管,造成膽管阻塞併發黃疸。經與病患及家屬討論後,選擇使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進行胰臟腫瘤切片,病理報告確診是罹患素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立即轉診至腫瘤科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看更多:別把胃痛當習慣!胰臟疾病容易誤認是胃疾 健檢揪出5公分腫瘤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嘉義長庚醫院胃腸科醫師陳俊憲解釋,老先生因腫瘤較小,且周圍有許多血管包圍,若以傳統經皮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進行胰臟腫瘤切片,會有較高的出血風險且診斷率較低。

 

內視鏡超音波

內視鏡超音波是在消化道內視鏡前端,裝置一個縮小的超音波探頭,經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將超音波送至病灶周圍就近觀察,不僅可避免傳統經皮超音波容易受腸氣或骨頭干擾的缺點,若有需要可同時對病灶進行抽吸、切片或注射藥物。

 

對一些使用傳統經皮超音波不易檢查的部位,如胰臟,也因內視鏡超音波的推廣使用,而在診斷與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

看更多:為何胰臟癌死亡率高?醫師直說「很難找!」 VR帶你揭開胰臟真面目

 

陳俊憲指出,胰臟病灶在臨床上,可先初步區分為實體腫瘤或囊腫。實體腫瘤包含最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偽腫瘤;囊腫則包含單純水泡、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 、偽囊腫。有時候實體腫瘤壞死後,中心也會造成類似囊泡的構造。

看更多:胰臟癌難發現!醫曝:胰臟曾發炎、長水泡的人癌變機率大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陳俊憲醫師說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執行切片,可大幅降低經皮穿刺的風險。

 

腫瘤無法從影像直接判斷良惡

臨床醫師並無法從影像上直接判斷良惡性,只能告訴病人最像是哪一種、癌症的機率高不高。最標準的作法還是將腫瘤檢體送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切片,才能確診。

 

陳俊憲說,除經皮穿刺或手術外,內視鏡超音波是目前公認較為準確及安全的切片方式。在內視鏡超音波底下,臨床醫師除了可以判斷腫瘤的型態,是否有侵犯胰管或血管,還可以評估是否有鄰近器官 (如肝臟) 或局部淋巴結轉移。當評估不能排除癌症病變時,腫瘤切片或液體抽吸也可以在同次檢查中執行,並大幅降低穿刺或切片的風險。

 

◎ 圖片來源/嘉義長庚‧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資料來源/嘉義長庚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