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9成病人都有這個症狀!為什麼會得食道癌?「愛喝1物」罹癌機會大
食道的黏膜由鱗狀上皮細胞、結締組織及黏膜肌層所構成。常見的食道癌即食道的黏膜層發生癌變所致,上2/3食道以鱗狀細胞癌為主,下1/3食道以腺癌居多。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吞嚥困難」是患者最常見的症狀。
食道癌分2種:鱗狀細胞癌、腺癌
食道是一管狀的肌肉結構,位在氣管和脊椎的中間,長度約25公分,上連咽喉下接胃部,並橫跨頸部、胸部及腹腔,是食物由口腔進入胃腸的必經之路。在吞嚥時,食道會不斷蠕動將食物推往胃。
食道腫瘤90%為惡性,常見惡性腫瘤包括鱗狀細胞癌及腺癌,而良性腫瘤最常見為平滑肌瘤。在台灣,鱗狀細胞癌占食道癌90%以上,與口腔癌族群有很大重疊性,最常發生的部位為中段1/3食道。而台灣的腺癌占食道癌不到10%,但在西方國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美國白人而言,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各占一半,主要發生在下1/3食道。
為什麼會得食道癌?
食道癌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風險包括:
●年齡:好發於50~70歲,台灣發生年齡的高峰約在60歲。
●性別:男性多於女性,其比例約為14:1。
●胃食道逆流症及其併發症(巴瑞特氏食道症):這類疾病由於胃液反覆逆流到食道,長時間刺激下,在食道下1/3段容易導致細胞病變引發食道癌,這類型的食道癌以腺癌占多數,是歐美國家食道癌的主要類型。
●喝酒、抽菸、檳榔:統計顯示,因喝酒引起食道癌是正常人的17.6倍,如果喝酒加上抽菸或嚼檳榔,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更是大為增加。
●食道弛緩不能症:因為食道神經功能不良,導致括約肌無法正常鬆弛,食物因此貯存在食道,造成食道的擴張,此類病人發生食道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6~14%。
●食物及環境方面:喜歡吃刺激性、醃漬類或喝太燙食物者;或蔬菜水果及維生素A、C攝取不足者,微量元素如鋅的缺乏;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胺,則已被證實會增加食道癌發生的危險。
●曾有過食道腐蝕性傷害:如誤食農藥、鹽酸等,位置常見於食道中段。
●曾經得過頭頸部癌的病人:根據統計,這些病人發生的第2種癌症中,有1/3在食道發生,這是因為兩者都與吸菸關係密切。
●其他:極少數的病人發現可能與某種基因的缺失所導致。
食道癌有什麼症狀?
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其症狀有反胃、吞嚥時疼痛、食道逆流、慢性咳嗽、聲音嘶啞、貧血、口臭或呼吸有惡臭、嘔吐和打嗝等。
食道癌發展至晚期,則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狀況。
▲食道癌症狀多留意,吞嚥困難最常見。
如何檢查發現食道癌?
除了醫師會詢問做疾病史及身體檢查外,還會安排以下相關檢查:
胃內視鏡(俗稱胃鏡)切片檢查
檢查前需要禁食,並會在病人喉部噴藥麻醉和減少胃腸痙攣的藥物,以減少不舒服及嘔吐的感覺。然後醫師會將內視鏡從口腔放入食道內觀察,並透過內視鏡取下食道腫瘤的部分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現在有些醫院有提供自費無痛內視鏡檢查。
食道顯影劑攝影
病人喝下顯影劑,使病灶顯現出來。癌症侵犯的部位可能出現黏膜不規則、邊緣缺陷或管腔狹窄等狀況,同時阻塞處上方會有食道擴張的現象。當臨床症狀已高度懷疑有瘻管存在時,不宜使用鋇劑顯影劑,會改以較安全的水溶性顯影劑做檢查。
內視鏡超音波
使用內視鏡將超音波探頭帶到病灶附近進行掃描。除了可觀察食道內部外,也可利用超音波觀察黏膜下的組織結構,如此可對病灶侵犯的深度和與鄰近器官的相關性做較佳的了解。
胸部電腦斷層攝影(CT)或磁振造影(MRI)
檢查可得知腫瘤的厚度、長度、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以及局部淋巴腺有無受到波及或是有無器官轉移的情形。
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ET)
全身性掃描以放射活性檢測食道腫瘤以外的淋巴結轉移位置,或是有無器官轉移的情形。
其他
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檢查等評估食道癌是否已經轉移。
看更多
食道癌/食道癌是吃出來的!7種人容易長出食道癌 「這水果」降低罹癌風險
食道癌/開刀後如何照顧?不能吃什麼?術後這樣吃強免疫 2招強化呼吸道
食道癌/食道癌可以活多久?治療方法有哪些?1療法臨床證實抗癌效果佳
食道癌/中醫可以治療嗎?食療3重點對抗腫瘤 1穴位保健強身有效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長庚醫院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