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腕隧道症候群/誰是腕隧道症候群高危險群?3招自我檢測 4營養素有助神經修復

健康2﹒0 整理 2024/06/27 14:4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以往醫學上統計,腕隧道症候群發生在中年婦女的比例是男性的3~10倍,主要原因是長期做家事的大多是女性,現在隨著時代轉變,經常做家事的未必是女性,因此不分年齡、性別都可能發生。

 

腕隧道症候群高危險群和危險行為

只要經常使用手腕重複相同的動作、頻繁用力、用不自然的姿勢動作、因使用器具導致手部不斷震動,或是長時間用力壓迫手腕,不分年齡、性別,都有可能發生腕隧道症候群,有些是生活中經常會做的動作或運動,也有些是職業傷害,使用特定藥物或有特殊健康狀況的人也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常見動作

滑手機、電腦打字、用滑鼠、洗碗、手洗衣服、騎機車發動引擎,騎長途自行車時將手掌下緣壓在手把上,都會壓迫正中神經,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職業傷害

外送員頻繁發動機車、催油門,餐飲業揉麵團的內場師傅、廚師切菜、端盤子的外場服務人員、音樂家演奏樂器、屠宰業或販售肉品的商家不斷剁切肉品、美髮師、牙醫、油漆或打蠟等裝潢人員、電子零組件生產線裝配人員、使用電鋸或電鑽等,都可能因職業傷害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健康因素

懷孕79個月、肥胖、肌腱滑膜炎、肢端肥大症、癌症、自體免疫疾病、雷諾氏症、甲狀腺亢進或低下、關節炎、使用口服避孕藥、洗腎、手腕脫臼、骨折、風濕性關節炎、類澱粉沉積症、糖尿病、痛風等。

 

腕隧道症候群的自我檢測方式

1.將雙手平舉在胸前,手肘向內彎,兩隻手的手背互靠、手腕往下彎90度,30秒至1分鐘內手指指尖有麻痺感或針刺,就代表正中神經受到異常壓迫,很可能就有腕隧道症候群;若1015秒內就出現這種症狀,代表正中神經非常容易受到刺激;同樣的道理,如果把手掌反過來、朝外翻90度,如果有腕隧道症候群,也會有類似的表現。

 

▲腕隧道症候群的簡易自我測試方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2.手掌朝上,輕輕扣敲腕隧道,如果正中神經主管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內側有像是被電到的麻痺感、針刺感,就要提高警覺,但注意這樣的測試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度用力,否則也可能出現上述症狀,造成結果失準。

 

3.用較細、尖銳的金屬或探針等物體,例如迴紋針、拿取手機SIM卡的退針卡尖端,碰觸正中神經主管的手指和手掌區域的皮膚,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內側,以及手掌上這幾根手指下方的區域,感覺是否有差異,若較為不敏感,也要提高警覺。

 

腕隧道症候群預防方法

由於腕隧道症候群是手部有長時間、重複性的動作,因此要多注意手部的休息,才能避免病程進入更嚴重的階段。依照手部使用情境,以不同的方式調整姿勢,舉例如下:

 

1.肌力訓練:強化前臂和手的肌肉。
2.戴護腕也可以幫助分擔手腕部位的壓力。
3.避免手部不斷重複同一動作,或是用同一個姿勢握住東西太久。
4.定時讓雙手休息,或是交替輪流用。
5.避免讓手腕長時間處於彎曲、伸展或扭轉的姿勢,盡可能自然伸直,讓手和前臂保持一直線。
6.以整隻手或全部的手指去抓握東西,避免以拇指和食指抓、握或上舉,以免壓力集中在手腕。
7.經常使用電腦者:避免連續長時間使用鍵盤,每隔1小時休息10至15分鐘,使用鍵盤和滑鼠時,移動整隻手臂,不要努力把手指搆到更遠的位置,建議使用滑鼠墊、鍵盤護腕墊幫助支撐,敲打鍵盤不要太用力。
8.若經常使用手機,避免長時間單手拿手機、用大拇指滑手機。
9.補充B群,尤其是B12,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神經,可透過攝取肉類、蛋黃、牡蠣等食物取得。
10.補充鈣、鎂、維生素D,可透過乳製品、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菌菇、鮭魚、沙丁魚等多脂魚肉攝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有哪些症狀?這個姿勢超危險 後期神經恐喪失功能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如何照護?哪些動作可以避免惡化?術前術後需知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如何診斷?治療一定要開刀嗎?手術後會不會復發?
腕隧道症候群/中醫4穴位治療放鬆肌肉 1湯藥緩解手麻 游泳這招式有助恢復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葉建宏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新醫院澄清醫院勞動部職業安全署國軍桃園總醫院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陳俊龍醫師.陳怡婷營養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