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愚孝」比反抗更可怕!這些舊觀念快捨棄

王家瑜 整理 2021/03/25 15:2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有句老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很顯然,面對某些家庭案例,例如棄嬰、虐待兒童,甚至凌虐致死等等,這句話是站不住腳的。父母給予子女生命,但兒女並不是父母生命或意志的延伸。子女總被教育要孝順父母,但我們卻很少聽到解讀父母心理和反思父母行為的論述,所以很多孝順行為難免會出現「愚孝」。

 

「養兒防老」觀念可能害了孩子

我們常常聽到「養兒防老」這句話,將養老這樣「功利」的目的堂而皇之地講出來。在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家有三個孩子,代表了三種功能:老大蘇明哲是用來光宗耀祖的,全家傾盡一切供他出國,甚至不惜犧牲女兒蘇明玉的前途;老二蘇明成是用來提供情緒價值的,即使啃老,父母也願意為他買單;老三蘇明玉則是出氣筒,這個家裡所有成員的不滿和憤怒,都能任意倒在她的身上,每個人都能使喚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功能,被明碼標價、不公平對待,家庭不是用愛維繫親情關係,而是以一種功利的目的運轉,就連一隻雞腿,也是大哥吃,所以愛是有差別的。這時候,家庭是一個權力博弈的空間,誰掌握的資源更多、誰更強大,誰就擁有支配家庭成員的權力。當老三蘇明玉離開家,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逐漸碾壓其他人時,權力結構才被扭轉了。

 

任何一個強大的人,其實都需要一點「六親不認」的特質。這裡所說的「六親不認」,並不是真的不顧親情,而是面對家庭關係能看清本質,能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能守好自己的分際,並在親人觸碰分際時,能乾脆俐落地保護自己。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長大」就是透過「反抗」父母達成的。一個不懂得守護個人分際、不懂得為自己爭取利益、容許父母的意志在自己身上體現的人,進入社會、職場和婚戀關係,也會變成別人的客體。

看更多:她是母親的提款機…精神科醫師:報喜不報憂是大傷

 

為人父母,該放手的時候別插手

父母和孩子的共生是有期限的,當孩子沒有具備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父母養育孩子是義務、是責任;但當孩子成年、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後,父母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就會變成控制和壓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有些父母總是在該陪伴的時候缺席,在該放手的時候插手。想想看,在孩子最需要雙親陪伴的幼年,有多少年輕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而缺席他們的童年?把年幼的孩子留在老家、丟給祖父母,自己外出打拚事業,而在孩子長大後,需要獨立生活、探索這個世界時,缺席多年的父母突然出現?

 

美其名說要把失去的時光彌補回來,開始全面插手孩子的大小事,從生活習慣到戀愛擇偶統統指揮一遍,搞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父母覺得自己犧牲那麼多、努力打拚卻得不到孩子的感激,而孩子無法理解的是,未曾參與成長過程的父母,為什麼要在自己可以獨立生活後跑來強行彌補?整個局勢變成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說「謝謝」,孩子一輩子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看更多:不想讓下一代有缺憾 女兒卻怪罪她「害我什麼都不會!」

 

請記得:父母不是萬能的

對父母的認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父母不是萬能的。越早了解這一點越好。依賴父母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適,他們就是我們的底線和智囊團,但隨著年紀漸長,我們應該認識到:父母也會有局限性。

 

例如,選擇職業時,有些父母很喜歡給孩子意見,通常會建議他們從事教職、律師、醫生、公務員等。很多孩子也非常喜歡詢問父母的意見,覺得父母歷練多,比較有經驗,可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職業的選擇,問的對象比問的問題更重要。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活得久並不代表就了解一切。實際上,有些父母自己的生活都過得普普通通,既沒有實際參與過兒女職場的行業,也不懂得目前社會真實的發展。甚至大多數的父母,他們可能面臨即將被社會淘汰,對社群軟體不夠熟悉,對媒體和網路一無所知。年輕人是要站在未來趨勢的,怎麼能輕信這些已過時的經驗呢?

 

例如,在婚戀方面,有些父母企圖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度量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感情這件無法衡量和計算的事情上分享經驗。戀愛、結婚、生孩子,本該是人生的選擇,卻硬是披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外衣,而變成不得不選的必修課,原本幸福的事情變了調,甚至成為痛苦的來源。

看更多:媳婦想離婚…一定要勸和不勸離?你不需要推波助瀾 也不需要自責

 

父母和孩子一樣,都在摸索學習

年輕的父母,其實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大多在完成養兒育女階段之後,才獲得成為好父母所需的智慧、耐心、理解和愛心。初為人父人母,挑起養育孩子的重任時,他們只有很少的生活經驗,自己還尚未度過被撫育的階段,就面臨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所以,他們仍在尋找答案,仍在尋找線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他們甚至尚未了解自己,就開始試圖引導和養育比自己更幼稚的生命。他們甚至尚未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就開始試圖賦予孩子生命的意義。他們甚至尚未定位自己,就開始試圖匆忙為孩子規劃未來;他們的父母錯誤地定位他們,他們在成為父母的初期,也仍然沒有擺脫自己父母的影響。

看更多:父母這行為養出自卑的孩子!他念名校,內心還是無法擺脫自卑感…

 

我們經常忽略了,其實父母也是「學生」,他們也是第一次學著為人父母,可能也沒有被好好愛過。因此,當有一天,你不再把你人生所有不幸福、不如意、不成功都丟給父母、丟給原生家庭去「背黑鍋」的時候,也許就是真正成熟的開始。

 

◎ 本文摘自/《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