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達仁勇作烈士爭取生命自主,醫師說:善終的方式還有其他
不敵癌症折磨,傅達仁到瑞士爭取「善終」,人生從此謝幕。不少網友認為他的「烈士」行動,能引起國人對「安樂死」的討論,完成他最後的生命意義,但也有人疑惑,國內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安寧緩和醫療,對病痛纏身的癌末病患真的起不了作用嗎?
示意圖/TVBS
癌末病人的確可能因癌細胞侵犯到神經而讓人感到疼痛,傅達仁先生生前一直提到這方面的痛苦,他抱怨「就連喝嗎啡都不能止痛」,而且還出現讓他受不了的副作用。真是這樣嗎?
多位安寧療護的專家與腫瘤科醫師們表示,不清楚傅先生是在哪裡接受安寧療法,但從報導中看來,似乎他對安寧有不少誤解。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理事邱世哲認為,像傅先生這麼強烈的要執行「生命自主權」,除了生理上的痛苦外,很有可能是連他的心理與靈性上的需求,也未獲得支持照顧。
邱世哲說,從他過往的照護經驗發現,心理與靈性上未能獲得處理的人,常常會因為生病後,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失去生命的價值,這些人以往可能是社會上的活躍份子,具有相當的權威感,或是能力很強等特質,但因為生病後,帶來種種的改變與心理上的苦悶:「以前可以,現在不能」,現實上產生極大落差,進而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指出,現有的安寧照顧可以幫助癌末病人解決生理上的各種症狀,例如疼痛、水腫、腹瀉等,緩解病人的痛楚是第一優先,其他方面還包括了患者心理與靈性上的支持照護,透過安寧照護的團隊,與患者及其家人的溝通,三方達成共識,才能達到生死兩無憾,病人可以「善終」,活下來的家屬則「善別」。
林怡吟不諱言,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安寧療護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不盡相同,除了要照顧病人,就連家屬的心理也要照護。她舉例,一位愛跳舞的癌末女孩,全身嚴重浮腫,但她的媽媽提出希望孩子能穿上心愛的舞衣走完人生,醫師們便想儘辦法達成這個心願,讓媽媽的心理可以比較好過、無憾。
專家們都認為,傅達仁對「安樂死」的要求門檻很高,但他到瑞士「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大家應該要尊重他的決定,因為這是一條合法的途徑。但這與真正的安樂死仍是有所差距。
邱世哲簡單說明,安樂死是由醫師開立處方藥物,並由「醫護人員」執行,屬於「他殺」的方式結束生命。而傅達仁所選的「尊嚴」,同樣是由醫師提出專業的處方,但醫師會告訴當事人自己決定用哪種藥、哪種方式,「自己」執行」,例如,自己吞下藥丸或打開點滴等,屬於「自殺」方式。
邱世哲說,目前雖有部分國家允許提供「輔助/陪伴性自殺」的方式,但只適用於本國人;而瑞士是目前唯一允許外國人也可以適用的國家。
◎ 圖片/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