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戴手套能防COVID-19病毒?醫:反而更危險!這些手套容易聚集細菌

  • 朱育嫻 報導
  • 2021/08/02 11:17
  • 字體放大
  • 戴手套能防COVID-19病毒?醫:反而更危險!這些手套容易聚集細菌

    防疫期間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你也會戴手套做防護嗎?研究顯示,戴上手套接觸表面如電梯按鈕、購物車等,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醫師也提醒,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有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容易聚集細菌。

    看更多:重症專科醫師警告:大賣場4區域染疫風險高!外出採買如何防護?

     

    疫情期間有些人會戴手套逛賣場或市場,挑選或拿物品,然後又推著推車到處逛,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可能民眾以為這是乾淨安全的,但其實這種行為是到處散播病菌或污染物。他強調,只要沒有勤洗手,被污染的手指就會使病毒入侵身體裡。

     

    錯誤的安全感!手套如何傳播病菌?

    黃軒表示,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戴上手套如乙烯基、乳膠材質和丁晴手套等出現在公共場合,有些人認為是安全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但實際上可能正在社區中傳播病原體。研究顯示,一個人戴上手套,開始接觸表面如電梯按鈕、購物車等,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因為戴上手套,不會立即感受到手濕了髒了,而當你逛完賣場,病毒也被沾黏的到處都是。

     

    研究人員也發現,若給人戴上手套,他會以為自己安全乾淨,卻不知道乙烯基、乳膠和丁晴手套等,只有可保護皮膚免受體液和某些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害;這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其實容易聚集細菌。

    看更多:全國降二級,你鬆懈了嗎?重症醫:沒有「3+1」小心病毒再起

     

    手套不會阻隔病毒 小心易破穿透

    黃軒進一步說明,口罩有三層設計不讓病毒穿透過去,但手套的設計不一樣,可能肉眼看不到的非常微小針孔、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這些微小孔洞進入皮膚。

     

    近來研究也顯示,當醫療人員用安全且有訓練過來脫除手套後,仍有4.5%醫療人員的手是受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污染的。在另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當醫療人員戴手套,接觸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簡稱MRSA)的病人之後,如果脫掉手套後未去洗手,仍有13%的醫療人員在手上檢測出MRSA的污染。因此,病原體可能在手套外面,當然也可能滲入手套內部而不自知。

     

    另外,手套也可能因指甲、珠寶或磨損而造成裂洞而損壞,而乙烯基、乳膠和丁晴手套,可能會因濕氣、熱度、摩擦而損壞,一般人不容易發現。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也就是說,即使戴上手套前,記得要洗手,脫下手套後也要洗手。

     

    5種情況仍要戴手套

    不過,黃軒也強調,有以下情況仍要戴上手套:

    1.接觸化學物質:當正在使用漂白水或消毒藥水時,戴上手套保護皮膚的接觸。

    2.接觸尖銳物品:像是工人上班會戴手套,為了避免工地或工廠中很多尖銳東西的接觸傷害。

    3.接觸污染物:例如處理動物或病人排泄物的時候,雙手易有污染物接觸,所以建議戴上手套。

    4.在家清潔打掃:正在打掃、拖地,或消毒家中的門把、開關、桌椅、廁所、廚房、電子用品等,記得戴手套保護雙手,避免接觸髒的介面。

    5.照顧病人:照顧生病的人需要1次用的手套,避免接觸到病人身上的病菌、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看更多:醫療手套、PVC手套、丁晴手套…做家事手套怎麼選?手套戴不住怎麼辦?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戴手套能防COVID-19病毒?醫:反而更危險!這些手套容易聚集細菌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