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防疫/幼童染疫變化快,急診醫也意外!別小看只是發燒,狗吠式咳嗽、胸凹快送醫!
國內COVID-19疫情擴大,接連3日確診人數衝破4萬,兒童病例也持續增加,醫院急診量能超載,兒科急診尤其受到各界關注,而還沒有得到疫苗保護力的幼童,若感染新冠病毒,症狀表現十分難測,PCR篩檢結果往往令第一線兒科急診醫師也大感意外,提醒家長在家中照顧小朋友時就要多注意孩子的狀況,一旦出現「不對勁」時,不要遲疑,盡快就醫!
看更多:台北市兒少防疫急門診快速通道今啟動!第2處快篩陽車來速近動物園
嬰兒幼兒燒不退 無其他症狀也要小心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暨兒童急診科主治醫師吳漢屏,臉書發文分享他近日在急診室的觀察。其中一名2歲的幼兒,除了發燒38.7度,並無呼吸道相關及腸胃症狀,也沒有任何接觸史,看似沒有高風險指標,但家長憂心一再企盼詢問,醫師仍為孩子執行了PCR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所幸這名女童當時雖確診為陽性,但屬於輕症,經醫師診治後開付口服藥就可以出院回家休養。
無獨有偶,在3小時內,吳漢屏醫師就在兒童急診室又接獲2名才2個月大的小嬰兒,都與確診者有密切接觸。其中一名除了發燒38. 3度,並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另一名則咳嗽又流鼻水,但體溫正常沒有發燒。這2名寶寶都進行了PCR檢驗,結果,只發燒沒有其他症狀的寶寶呈陽性確診;沒發燒但有咳嗽、流鼻水的孩子是陰性。可見得嬰兒發燒這個警訊,實則潛藏了外表看不見的危機。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9歲以下兒童今年至5/5確診個案為2萬4136人,佔所有年齡層近12%,10至19歲則有10%,較前一週增加近1.7萬人,增幅高達42%。再對照鄰近的韓國,9歲以下孩童確診也約12%,10至19歲為13%,有醫界人士推估,台灣未來青少年以下確診者將佔1/4,其中尤以6歲以下,還沒有疫苗可打的幼童風險最高。
看更多:有這3個特點等於「100%確診」 急診醫:兒童燒到40度以上不少見
呼吸急促、喘鳴、胸凹 當心血氧低下
輔大醫院兒童急診主任王聖儒,近日也接到一個6個月大男嬰,新冠肺炎引起典型的重度哮吼症,男嬰出現狗吠式咳嗽、聲音沙啞與吸氣時喘鳴,並且有胸骨上凹陷,來急診的時候血氧數值只有82%,非常危急;經急診醫師以高劑量腎上腺素蒸氣吸入併用類固醇,很快的讓孩子血氧回復到98%以上。
此外,高雄醫學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敏生則指出,小朋友COVID-19中重症多有肺炎等情況,其最重要的表現是「呼吸急促」,反而不一定會有嚴重的發燒。他表示,一般兒童在確診首3日狀況平穩,第4至6日才更需要注意,尤其如果在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仍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或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都是警訊。
居家健康紀錄、接觸史 提供診治參考
李敏生醫師建議家長,小朋友出現不適症狀時就要寫日記,這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兒童異狀,也提供醫師診所的重要參考。他建議家長要觀察孩子,每天記錄2至3次,包括每分鐘的呼吸次數、體溫、進食量和尿量、活力狀態,呼吸時是否有胸凹,膚色或唇色等,若孩子唇色發白、意識不佳、呼吸困難,甚至出現抽搐等新發生的神經症狀,不管有沒有發燒,都要盡速就醫。
吳漢屏醫師也強調,由於嬰幼兒的病程變化往往十分快速,當家長在家裡發現寶寶「不對勁」時,如果能有相關的紀錄提供醫師參考,可盡快給予孩子妥適的照護。此外,根據急診室的觀察也發現,嬰幼兒的接觸史也是重要指標,由於5歲以下幼童尚無疫苗保護,同住家人或照顧者一旦染疫,小朋友可說首當其衝,不可不慎。
看更多:國小最多!學生確診逼近4萬 男童染疫喊「腳痛」 醫曝新冠可怕併發症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王聖儒醫師.吳漢屏醫師‧李敏生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關懷自己、遠離婦癌:專家解惑、防癌照護須知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