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棉花糖女大生腳痛以為痛風 竟是「這病」!醫:RA是中年婦女好發,年輕族群也不能倖免

蔡世滋醫師

丁彥伶 報導 2023/10/26 14:3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胖胖女大生小婷經常關節僵硬、腫脹,有天甚至腳痛到出不了門,以為是痛風,未料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她服用一般的治療藥物無效,後來連日常生活開門、自己煮泡麵、煮飯都沒辦法,還好她符合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資格,接受治療後關節腫脹、熱痛等問題解除,能正常生活,也能回去上班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 年輕人也別忽略

小婷的主治醫師、振興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蔡世滋表示,一般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以上女性,小婷是23歲發病,事實上16歲以下孩童,或是年輕人、年長者都可能發生,所以即使是年輕族群,有關節僵硬、腫脹,不要以為是運動或勞動過度或是痛風,趕快就醫,才能避免關節破壞。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男子愛喝啤酒愛吃肉,痛風狂發作!治療吃1藥精蟲剩不到10%,人工授精也沒救

 

蔡世滋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免疫系統失常、攻擊自己的組織,引起關節滑膜發炎、過度修補增生,關節結構一步步被破壞,可能會引起殘缺。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易侵犯的部位主要為關節、通常是對稱性,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磨損、破壞及變形。

 

部分病人甚至連關節外的器官系統也會被侵犯,包括心血管硬化、肺纖維化等,就變成全身性免疫發炎疾病。所幸台灣的病人一開始就以全身性器官、組織被破壞的嚴重案例比例較低,大部分的病患還是以關節問題為主。

 

新的診斷項目 讓診斷更精確

過去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要拖一段時間才能被正確診斷,蔡世滋說,這是因為過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常常要等病患關節侵犯來檢視臨床症狀,加上抽血檢驗「發炎指標」及「類風濕因子(RF)為依據。但因為其他的免疫疾病也會出現關節痛及類風濕因子,造成診斷困擾。

看更多:她皮膚四肢疼痛、冒紫斑!竟是漢生病超罕見症狀 四肢截肢仍去世

 

近年檢驗項目增添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其敏感度、專一性都更高,可在臨床症狀產生前或疾病早期幫助診斷。臨床上也常以病人受侵犯關節的數目、發炎指標(ESR及CRP)、RF及anti-CCP等計算分數,輔以診斷。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治療方面也有很大進展。蔡世滋說,傳統採階梯漸進式治療,先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一段時間,若關節與發炎指標未獲改善,再加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但仍有不少病患經使用抗風濕藥物及類固醇仍無效,甚至產生副作用。

 

但自2000年後出現多種生物製劑,不僅可抑制發炎、消除腫痛,對於較難控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獲得快速有效的控制,進而防止關節破壞及殘障發生。

 

治療把握「機會之窗」 正向積極面對疾病

蔡世滋提醒,只要在關節未發生無法回復的破壞前及時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治療,治療後都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復原。呼籲民眾如果經常感覺關節紅、腫、熱、痛,特別是早上起來時容易感到關節僵硬,趕快找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諮詢,病情多能獲得大幅改善。此病女性患者較多,現在女性病患即使懷孕,也有適宜的藥物可以使用,不用擔心。

看更多: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牙齦腫脹、出血…竟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蔡世滋醫師提供
◎ 諮詢專家/蔡世滋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