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1/3陣發性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 男靠這物提早發現

戎華儀 報導 2024/05/30 12:5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名45歲男子平時有高血壓、膽固醇偏高,偶爾心悸、呼吸不舒服,又不明所以,直到他配戴的智慧手錶跳出心律不整的通知,為此就醫檢查才發現有陣發性的心房顫動,由於這位先生同時還有甲狀腺亢進,不適合使用心律不整藥物,因此選擇電燒治療,術後搭配長期使用抗凝血藥物,避免復發造成血栓和中風的風險。

 

心房顫動中風風險是一般人5倍 發生次數越多中風機率越高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功能檢查室主任陳韋成指出,心房顫動可分為持續性、永久性和陣發性3種,心房顫動發生時間越長,或是次數越多,都會容易引發血栓,進而導致中風, 因此陣發性心房顫動發生中風的機率並不亞於持續性心房顫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沒高血壓!67歲男爬樓梯喘竟是得了心衰竭!醫:沒運動心跳也快的人要注意

 

陳韋成說,只要7天內發生過1次心房顫動,就屬於陣發性心房顫動,症狀包括心悸、頭暈、容易疲倦或呼吸困難,但有1/3的患者沒有症狀,難以察覺,通常要靠健康檢查、醫師摸脈搏才會發現。

 

醫學上統計,國內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約0.5~1%,相當於全國有11.5~23萬人有心房顫動,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平均65歲以上每100人中有4人、80歲以上每10人中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中風患者中有1/6合併有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包括女性、心臟衰竭、糖尿病、高血壓、有中風病史、心血管阻塞病史的患者,可以透過「CHA2DS2-VASc分數」評估2年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有多少,分數在2分以上就是高危險群。

看更多:心律不整伴隨3症狀不能輕忽!熟女打麻將大笑後突「心臟狂跳半小時」緊急送醫

 

有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陳韋成表示,一般人心房和心室收縮的頻率是1:1,心跳平均約每分鐘60~100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跳每分鐘400下,造成血流傳導不正常,血液在心室中的血流速度變慢、產生渦流,因此形成血栓附著在心臟內壁或左心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使用抗凝血藥防血栓中風

陳韋成進一步解釋,這些血栓表面上平時相安無事,若剝落、隨血液流出、被打到血管末端或腎臟、肢體末端,就可能發生血栓,導致中風;若順著血液流進心臟內,必會發生心肌梗塞;若順著血液流進入腸子會造成腸阻塞。

 

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治療方式,大致有兩大類,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控制心跳速度,不要跳太快、回到正常節律,二是避免血栓產生,才能減少中風的發生,因此若選擇不開刀,必須長期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和抗凝血藥物;目前50歲以上患者使用抗凝血藥物可獲得健保給付,這名案例因不滿50歲,必須自費。

看更多:喝咖啡降血壓?超過這數值別喝 心血管病死亡高1倍 9種人不適合喝咖啡

 

若選擇開刀治療,可以用電燒或液態氮冷凍消融破壞心房顫動的組織,減少顫動發生,術後仍需長期使用抗凝血藥物避免血栓產生。陳韋成指出,電燒治療心房顫動的成功率約7成,有3成的患者可能復發,因此需觀察術後是否還有心房顫動的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陳韋成提醒,生活規律、適當運動、減少吸菸、飲酒、避免肥胖,都是預防心房顫動的守則,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若不治療,心房顫動發生機率也會增加。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陳韋成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