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只因在媽媽的告別式上沒做「這件事」…她憂鬱症16年走不出來

曾金月 整理 2020/07/23 19:0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畢業前,最後一堂課上,木村光希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每個人都成為送行者 !」這句話,我放進心裡並且畫上螢光重點,並且在課堂上想了很久很久── 每個人都成為送行者?送什麼?替誰?

延伸閱讀:愛唱歌的阿助伯 用歌聲化解女兒的不捨,唱出自己幸福臨終路…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面對最後事,總是「不知和不覺」

腦子裡運轉著老師給我的這句話,我無時無刻想著自己回來台灣能做些什麼,能透過這些不一樣給我的家創造哪些不同?

 

想著要怎麼給予不一樣的時候,當然先看看現在是什麼模樣;上一本書,我說我在殯儀館看見最多的是「無常、後悔、遺憾」;認真翻閱自己在日本的這些日子,在他們運轉的生命鏡頭下看見的竟是「本土的不知和不覺」。

 

我記得我在一個聚集成功人士的社團裡,對一群平均60 歲的長輩分享著日本和台灣的不一樣,當我用很肯定的口氣說出「我看到的是本土的不知和不覺」時,我看見這些長輩們瞪大眼睛,一臉驚訝。

 

不知,死亡不會因為你們不提就不來;不覺,自己的觀念需要變更。

 

與自己最相關的事,卻要他人操辦?

我們好奇怪,台灣人好奇怪,所以跟自己最相關的事情,自己都無法親自處理:要結婚,我們要找媒人婆;要辦喪事,我們要找葬儀社。

延伸閱讀:李婆婆人生最後一哩路 讓相依為命的女兒內疚、懊悔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你們能回答我為什麼嗎?為什麼這些跟自己最相關的事情,我們自己完全不懂?」如果我這樣問他們,

百分之一百的回答會是「家裡有對這種事忌諱」;

百分之兩百的回答是「覺得這個議題很可怕」;

百分之三百是「沒有機會學習」;

最後統整出百分之四百的重點,我們的「教育養成」 !

 

有些事就算不去想,「它」也會發生

從小的教育總是給了我們這樣的邏輯:如果你做了什麼決定,你就會有什麼後果!但好像沒有一個觀念是告訴我們,有些事情就算你不去想,「它」還是會發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從小,死亡被加上了恐怖的顏色,大家依然避之唯恐不及,家人教我們的是:不要看不要說不要問,然後加上一句:「趕快避開

 

恐懼變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永恆的傷痛

我曾在演講上遇到一個40歲的姐姐,她和我們分享她的憂鬱症走了整整16年走不出來,原因是16年前在母親的告別式上,她沒有上前去看媽媽最後一面,因為當時的「害怕」⋯⋯

延伸閱讀:永存回憶的紅米飯糰…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會痛的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當人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成長,這個恐懼最後慢慢變成沒得彌補的遺憾,成為內心永遠的空洞,最後變成一直存在的傷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說真的我們都必須去檢討,我們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你會發現我們現在遇到好多的問題,好多無謂的痛苦,都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環境拒絕了我們練習面對的機會,因為恐懼,因為忌諱。

 

「四道」人生:道愛、道歉、道謝與道別,哪個重要?

我們都知道「四道」人生:道愛、道歉、道謝、道別;而我總是會問大家:請問你認為這四個順序應該是如何?哪一個最重要?

延伸閱讀:別害怕談論死亡!面對爸媽生命末期,如何陪他走過最後階段?

 

別擔心,這個沒有正確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故事,都會產生不同的答案;而對我來說,身為一個生命事業者,最重要的真的是「道別」,是「好好說再見」。

 

◎ 本文摘自/《把自己變成光》許伊妃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可以把釣竿放進父親的靈柩裡…」喪禮不是儀式,是一種生命的治療

一張表了解善終、歹終差很大!趙可式:「善終」是她人生最重要的願望

如果生命走到終點,你想要怎麼好好告別這個世界?

傅達仁勇作烈士爭取生命自主,醫師說:善終的方式還有其他

一位醫師的反思:關於安寧療護,病人家屬為我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