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小黑蚊」最喜歡咬小腿!走路時不會被叮咬?防蚊液有效嗎?
夏天蚊蟲紛紛出籠,外出踏青時最怕「小黑蚊」,一不小心就被咬得滿腿,又紅又癢好難受!小黑蚊並不是蚊子的一種,有獨特的習性和特色;想要預防小黑蚊叮咬,就從了解牠開始。
小黑蚊不是「蚊」 體積比芝麻還小
小黑蚊的正式名稱是「台灣鋏蠓」(Forcipomyia taiwana Shiraki),最早是由昆蟲學家於1913年在台中縣發現並予以命名記錄;閩南話俗稱「黑微仔」或「烏微仔」,也有人叫牠「小金剛」。
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昱廷在粉專發文分享,雖然大家都叫牠小黑蚊,但其實牠不是蚊子,在分類上屬於吸血性昆蟲,成蟲體長僅約1.4mm,遠比蚊子小,甚至比一顆芝麻還要小。
目前全世界已記載的吸血蠓共有1700多種,在台灣有發現紀錄的共24種,其中只有台灣鋏蠓與三地鋏蠓(Forcipomyia anabaenae)這兩種確定會吸食人血,其中又以台灣鋏蠓為主要危害種類,幾乎遍布台灣全島。
小黑蚊叮咬紅腫出疹 最長可達28天
由於小黑蚊體積非常小,人們往往不易察覺,等到出現搔癢感時,牠早已吸飽了血。林昱廷表示,在門診中常會遇到被叮咬後反應激烈、需要就醫治療的患者,大部分人被叮咬後很快就出現紅腫,甚至可能出現水泡或皮下出血,而且奇癢無比,這些紅疹通常會持續好幾天,嚴重時症狀可以持續28天以上,有些會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澱。
小黑蚊必須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牠和蚊子有個共通點──只有雌成蟲才會吸人血;雌蟲在吸血後約3天,會在陰暗潮濕生有青苔或藍綠藻的土壤表層產卵,每隻雌蟲約可產出約 30 粒卵。但除此之外,小黑蚊的習性和蚊子其實很不一樣,以下介紹小黑蚊的3個特殊習性:
1. 只會在白天出沒
小黑蚊的日間吸血活動大約從早上8點開始,逐漸增多,到下午3點達到最高峰,然後漸漸減少,到了黃昏則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晚上完全不會被叮咬」。
2. 高處不會有小黑蚊
台灣鋏蠓成蟲可飛行距離地面接近2公尺,所以離地面較近的小腿最常受害,但臉部或脖子被叮咬的情形也不算少見;2樓以上一般很少見到小黑蚊。
3. 走路時不容易被叮咬
根據研究,台灣鋏蠓雌蟲不具有「主動的寄主搜尋行為」,這一點和蚊子正好相反,蚊子在感應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時才會發動攻擊,而小黑蚊則不然,因此人們在行動中不易被小黑蚊叮咬,往往是停下休息時才會被叮咬。
防蚊液含2成分有效 被叮咬後要冰敷
林昱廷分享,自己平時在戶外大多穿著長袖衣服和長褲,可有效預防小黑蚊等蚊蟲,其他裸露的部位可塗抹防蚊液;雖然目前針對小黑蚊的防蚊劑研究不多,不過根據現有研究證據仍顯示,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對預防小黑蚊是有效的。
延伸閱讀:先擦防曬還是防蚊液?防蚊液可以噴臉嗎?5招正確使用防蚊液
如果被小黑蚊叮咬,林昱廷提醒,盡量不要搔抓,以免抓破造成傷口,可以使用拍打的方式緩解癢感;務必冰敷或冷敷,再搭配外用藥膏或藥水,有助於止癢、消炎、保護傷口,減少或延遲過敏反應。
小黑蚊越咬越不癢?
有研究探討台灣人被小黑蚊叮過之後的反應,在372例的個案中,48%的人有立即過敏反應、11.1%有延遲過敏反應;依個人體質不同,維持1週到1個月不等的時間才恢復。
延遲過敏反應在很多蚊蟲或藥物過敏都可以發生,不過有觀察發現,長期身處在小黑蚊環境的人會「適應叮咬」,皮膚的反應會變小,甚至對小黑蚊攻擊逐漸沒感覺,但這樣反而有助於小黑蚊吸血進食。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蚊蟲藥膏別亂擦!食藥署提醒:薄荷油、樟腦恐引發嬰幼童癲癇
昆蟲叮咬亂抓毒素會擴散!1招有效舒緩搔癢、刺痛
噁!小強爬進耳朵…不可以掏 第一時間這樣做
台灣6大毒蛇危害 不慎咬傷牢記「五要五不」原則
潛入陽台作亂!專家:荔枝椿象有毒會傷皮膚 這樣做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