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這樣做體力倍增!小雪不要大補 手腳冰冷、眩暈口乾吃對食補
立冬過後,寒意漸濃,2024年小雪節氣在11/22登場。小雪意味著天氣由涼轉寒,漸漸感受到冬天腳步近了。中醫提醒小雪不宜大補,小雪吃什麼?小雪養生又該如何調理身體?
身心「閉藏」在小雪!留意冬季憂鬱疲倦
根據古籍《群芳譜》的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說明小雪節氣的天氣已經轉冷,開始下雪,但降雪量還不大。竹北昌盛堂中醫診所醫師黃玉芬表示,小雪時節日照時間縮短,陽光斜射,高緯度地區容易因血清素分泌受到影響而減少,進而引起憂鬱、疲倦及無力等症狀。此外,天氣也變得較為乾燥。
黃玉芬指出,中醫古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奇,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說,冬季約有3個月的時間,是「閉藏」的季節,人們應該順應冬天的特性,早睡晚起,讓身心靈都能得到休養。
適當保暖 預防血壓波動過大
此外,小雪時節溫差大、空氣乾燥,是上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時期,因此保暖非常重要。黃玉芬建議可以佩戴絲巾、頭帽、口罩、襪子或穿防風外套,避免身體受涼。適當的保暖還能預防因血壓波動過大而引起的偏頭痛、暈眩等症狀。
看更多:天冷快吃蘿蔔、茄子保護心臟又暖身!還有2種蔬菜能顧血脂、保養血管
小雪不宜大補!輕補食材才是關鍵
談到小雪節氣的飲食,許多人會想到要「冬令進補」。黃玉芬解釋,古代由於勞動量大、營養條件差,加上多數人生活在北方,確實需要進補;但對現代人而言,小雪還未到大寒,尤其是氣候較為溫暖的台灣,其實不宜大補,只需「輕補」即可。而補品的選擇,則要依照個人體質而定。
黃玉芬歸納出幾種常見的體質表現及建議的食補方向:
- 手腳冰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可用四神湯、山藥、蓮子、芡實等食材平補。
- 皮膚癢、眼睛乾澀、嘴破口乾者:可用白蘿蔔、北沙參、玉竹、石斛等清熱養陰。
- 疲勞、腰痠眩暈、視力模糊、耳鳴者:適合用羊肉、牛肉、乾薑、麻油、桂圓、紅棗等溫補。
不過,藥膳食用不宜過量,若不確定自己的體質,建議諮詢中醫師。不當的進補反而可能導致皮膚癢、口破、失眠等問題,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沙啞、出血、月經紊亂等症狀。
看更多:小雪吃「1魚」護心又顧眼!中醫教你冬季養生注意2點 養精蓄銳備春天
小雪養生多按3穴位增加體力
除了飲食調理,按摩穴位也是小雪時節養生保健的好方法。黃玉芬推薦幾個穴位:
1.湧泉穴:每天睡前可以泡腳,並按摩湧泉穴,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還能增加體力及睡眠品質。
2.太谿穴:是腎經的原穴,按摩此穴可啟動身體能量,讓全身暖和起來。
3.照海穴:此穴可通奇經八脈,調動腎經能量,與太谿穴一起按摩,能改善身體的冰冷問題。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玉芬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