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心悸是中風前兆?醫警告:2症狀快就醫 及早做這治療降低失能風險

心悸-心房顫動-中風

顧詩蓓 整理 2024/06/12 12:3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面臨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需提高警覺,而壯世代是主要危險族群之一。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會導致心房內血液流動不暢,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可能引發致命的栓塞性中風。

 

心房顫動危險族群:60歲以上要注意

劉力瑋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這一疾病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疲憊無力、水腫等症狀。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更是高達10%。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1/3陣發性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 男靠這物提早發現

 

心房顫動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

心房顫動的症狀通常表現為不規則的心跳,時快時慢。劉力瑋醫師提醒,若患者出現心悸且心跳不規則且快速(每分鐘超過130至150次),應及早就醫。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在心跳恢復正常時,都不太容易以一張心電圖做診斷,因此會以24小時心電圖監測,看是否有機會在未來一天中逮到這個心律不整。

 

心房顫動會好嗎?需長期追蹤,左心房易形成血栓恐致中風

心房顫動的另一大風險在於血栓的形成,劉力瑋醫師解釋,心房顫動會在左心房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這些血栓若隨血液流動,可能會堵塞腦部、腸子、腎臟或四肢,導致嚴重的中風,進而可能造成患者失能。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需要長期追蹤控制的慢性病。

 

劉力瑋醫師呼籲,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以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心房顫動雖是慢性病,但只要定期追蹤、按時服藥,並調整生活型態,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看更多:腦中風症狀有哪些?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前兆、分類、治療懶人包

 

心房顫動治療:手術搭配服用抗凝血劑

劉力瑋醫師說明,在治療方面主要有幾種方法,首先是電燒手術,通過心導管技術在心臟內定位並消除異常電信號。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律。此外,因心房顫動患者伴隨較高的中風風險,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形成,進而降低中風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智能手錶可記錄心電圖,就醫攜帶有助診斷

此外,現在很多穿戴裝置,像是智能手錶,不只能記錄心率的高低,也能把完整的心電圖記下來。劉力瑋醫師提到,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以藉由智能手錶記錄,就醫時帶來給醫師參考,都能有效輔助診斷。

看更多:心律不整嚴重會猝死!症狀有哪些?誰是高危險群?成因、預防、治療懶人包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南市立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