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診斷、治療?1分鐘微笑量表檢視疾病狀態
目前尚無完全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但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和預防關節損傷。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病人情況而定。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血清學檢查為主
目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血清學檢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RF)及「抗環瓜氨酸抗體」(ACPA)2種方法為主,但仍有至少30%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RF或ACPA是陰性。
也因為無法透過單一測試就能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必須透過合併患者的症狀、關節檢查、X射線及血液檢查等來輔助,又往往因判斷分數無法達標而影響醫師開立健保藥物。
目前已有研究團隊開發具新穎性的生物標誌物「胜肽BR1」,提升檢測敏感度,及評估對疾病治療的反應,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輔助工具,期望未來能作為第3個檢測方法,早期診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選擇多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選擇多元,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類固醇,幫助改善關節疼痛症狀,但無法達到疾病緩解。若要達到疾病緩解,則有傳統型抗風濕病藥物、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傳統型抗風濕病藥物,約有25%的疾病緩解,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疾病緩解可達到21~39%,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疾病緩解效果更好,且適合害怕打針、嚴重疼痛及工作忙碌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1.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可與腫瘤壞死因子(一種強力的致發炎性細胞激素)結合後,使其活性降低,進而治療與腫瘤壞死因子相關的慢性發炎疾病。
2.抗B細胞淋巴球抗體
是一種對B細胞表面抗原CD20的單株抗體,藉由減低體內不正常活化的B細胞及其作用,達到疾病控制的效果。
3.介白素6接受體拮抗劑
是一種人類化重組抗人類介白素6(IL-6)接受體的單株抗體,藉由抑制IL-6與 IL-6接受體結合,阻斷發炎反應的進行。可改善關節腫痛、減緩關節破壞、改善患者貧血及疲倦症狀。
4.調解T細胞活化共激因子拮抗劑
作用在T細胞共同刺激路徑上的藥物,能調節免疫系統中T細胞的活化作用,進而降低發炎反應的程度。
5.JAK抑制劑
抑制體內發炎激素的生成,降低發炎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透過手術改善手部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外科手術扮演的角色,主要在於緩解疼痛、矯正變形、改善手部功能等;一般而言,若要進行手術,建議從肢體近端受影響的關節先處理,再處理肢體遠端變形關節,因為近端關節變形可能是造成遠端關節變形的主因,故近端關節變形矯正後,或許遠端關節變形就會有所改善。
1分鐘微笑量表檢視疾病狀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臨床上常用「DAS-28」分數評估疾病活動度;但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超過9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知道個人治療目標,影響疾病控制與治療成效。
建議可使用「1分鐘微笑量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只要自我評估身體狀況、疼痛狀況及5大生活行為,包括:自行起床、自行著衣、自行洗澡、舉杯喝水、在戶外平地上走路,即可作為疾病控制狀態的自我檢視工具。
每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星期應定期評估「1分鐘微笑量表」,不但幫助掌握疾病現況並設定治療目標,更有助於促進醫病間有效的溝通,讓醫師更精準用藥、幫助治療達標。
▲1分鐘微笑量表檢視自身罹病狀態。
看更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為什麼會罹病?牙周病患者當心了
類風濕性關節炎/誰是危險族群?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預防嗎?1飲食降低發生率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痛可以不吃藥嗎?小心4大食物害身體發炎 這些運動防關節退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如何治療?傷科洗劑降低發炎反應!4穴位緩解手部關節症狀
◎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三軍總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蔡長祐醫師.蔡嘉哲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