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有哪些症狀?這個姿勢超危險 後期神經恐喪失功能

健康2﹒0 整理 2024/06/27 14:41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腕隧道症候群所說的「隧道」,是由靠近手掌下方的腕橫韌帶和手掌的橈骨和尺骨所構成的空間。隧道中,有十幾條肌腱和一條神經通過,這條神經名為「正中神經」,是主管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內側的感覺神經。

 

▲穿過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受到腕橫韌帶壓迫,導致所主管區域的手指出現麻木、刺痛症狀,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為什麼會發生腕隧道症候群?手部常出力做重複動作

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多數是因為手部經常出力重複做相同的動作,使得手腕部位的肌腱腱鞘膜肥厚、軟組織腫脹,造成隧道中的空間變小,壓迫到正中神經,造成它所主管的手部區域出現發麻、疼痛的症狀,就是腕隧道症候群。

 

捏握姿勢 是腕隧道症候群高風險因素

有研究指出,手部的捏握姿勢、力量及捏持時間與腕隧道症候群有關,以指尖施力抓握物件的捏握姿勢會對手部產生壓力,讓與正中神經相鄰的肌腱造成張力,長期下來導致累積性傷害,較小的肌肉組織在高負荷工作的情況下,會增加肌腱的疲勞與負荷,因此捏握姿勢被認為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風險因素。

 

有些患者晚上睡覺、沒用到手時,也會發生手部的麻木,主要原因是靜態肌肉收縮,會導致血液流向肌肉,靜脈回流也會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加劇。

 

特殊體況或慢性病 也可能發生腕隧道症候群

此外,某些特殊身體情況或疾病,也可能導致腕隧道症候群,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骨膜增生、懷孕造成的淋巴水腫、痛風、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產婦哺乳、使用口服避孕藥、洗腎、手腕脫臼、骨折、類澱粉沉積症等。

 

腕隧道症候群有哪些症狀?後期恐神經喪失功能

依照腕隧道症狀發生的早期、中期、晚期,症狀會有以下變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早期:正中神經所主管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內側,和這些手指下方的手掌,出現麻木、刺痛、灼熱等異常的感覺,夜間睡覺時可能因為靜脈回流導致麻、痛感加劇,甚至睡到一半會被麻醒,白天又可能因為手腕重複做同樣的動作使得症狀加重。症狀不一定出現在每一根手指,較常出現在中指和食指的指尖區域。如果過度使用手腕,症狀會加重。

 

中期:手部精細動作出現障礙,例如杯子拿不住而掉落、穿衣服無法扣鈕扣,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放射到前臂、手肘、上臂,甚至肩膀、頸部。

 

後期:感覺神經完全喪失功能,手部活動功能受限,大拇指根部的魚際肌萎縮。

 

看更多
腕隧道症候群/誰是腕隧道症候群高危險群?3招自我檢測 4營養素有助神經修復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如何照護?哪些動作可以避免惡化?術前術後需知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如何診斷?治療一定要開刀嗎?手術後會不會復發?
腕隧道症候群/中醫4穴位治療放鬆肌肉 1湯藥緩解手麻 游泳這招式有助恢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葉建宏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勞動部職業安全署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