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化關節腫痛難行走?類風濕性關節炎5小症狀別輕忽

時值春天乍暖還寒,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的季節,如發現關節腫痛、僵硬,或疲勞、食慾不振,這些症狀持續4∼6個星期,就應該尋求免疫風溼科醫師診斷,以免遺憾終生。
示意圖/TVBS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季節交替時期之際、天氣變化大,使得血液循環變差,發炎物質不容易被血液帶走,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常會出現症狀加劇的現象。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賴先生日前採收葡萄時,突然四肢關節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幾乎無法走路,只能坐輪椅就醫,經以迷你脈衝類固醇治療3天後順利出院,醫師說如果能提早對症下藥,他的症狀其實能改善不少。
類風濕關節炎女比男多
蔡肇基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不良所引發的慢性發炎性關節疾病,目前致病機轉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好發年齡為30到50歲之間,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倍,可透過抽血檢查與關節腫痛、晨間僵硬的狀況確診。
錯過黃金期 引發全身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的疾病,患者常因骨骼和軟組織受到破壞,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剛發病的前三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如未能把握此時機,將會侵犯關節以外的器官,如心臟、肺臟、眼睛、肌肉、神經血管等,萬一症狀持續惡化,甚至有殘障之虞。
▲蔡肇基醫師提醒有晨僵問題就是一個重要警訊。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蔡肇基提醒,民眾如發現關節腫痛、僵硬,或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症狀,持續4∼6個星期,就應該尋求免疫風溼科醫師診斷。如確診,患者也應嚴格控制病情,並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及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導致關節遭變形。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亞太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鑽石歌王林沖病逝!享92耆壽 死於老人殺手「吸入性肺炎」
2025-07-08 12:16:00

唇皰疹是什麼?嘴唇皰疹病毒如何感染?唇皰疹原因、症狀、治療
2024-03-21 10:00:00

微微發抖1小時就能降血糖!這樣吹冷氣降三高還抗癌 冷水洗臉也有用
2025-07-08 10:48:00

女性洗澡「1動作」最危險 很多人都忽略造成私密處越洗越癢
2024-10-28 15:43:00

1人中鏢全家遭殃!專家提醒:「這疾病」傳染力強 夜間發作超崩潰
2025-07-04 17:16:00

高血脂看眼瞼、手肘、膝蓋會知道!他冒1特徵檢查竟是三酸甘油酯破千
2024-11-11 14:40: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