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和氣喘鼻炎大有關係!治療「新招」告別抓癢人生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台灣盛行率介於4.7%~6.7%,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有很強的連結。
看更多:「皮膚病」是你吃出來的!皮膚病患者的飲食禁忌:少碰這5種
她長年異位性皮膚炎,床單上沾滿血漬…
一名33歲的陳小姐,長年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常常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血漬,長期反覆惡化,身上幾乎體無完膚。
收治陳小姐的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在詳細評估後,患者屬於重度皮膚炎,於是開始用免疫抑制劑及窄波紫外線的治療,治療後病情雖得到緩解,但因仍處於中重度,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陳小姐皮膚得到改善,且不用再服用免疫抑制劑,也讓她重拾自信。
異位性皮膚炎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
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臨床表現差異頗大,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濕疹,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0%的皮膚受到波及。此外,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工作、就學或課業易受影響。
過去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疾病,但實際上異位性皮膚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鄭百珊提到,急性、濕疹樣病灶較常見於兒童,雖然成人也會出現許多此類變化,但相較於兒童,成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急性濕疹樣變化以外,則以表皮增生、慢性病灶表現為主。根據研究統計,約1/4的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有些在兒童期及發作的病人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
看更多:穿錯衣服,小心「異位性皮膚炎」惡化!3重點避開衣物地雷
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興」治療
對於前述案例進行的「生物製劑」治療,鄭百珊說明,這是一種新興治療,用於中至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需皮下注射,通常治療4~6周就產生反應,許多病人使用2周內癢感就降低,不過此藥有少見的結膜炎或臉部紅疹等副作用。
另一種也是較新的「口服JAK抑制劑」治療,能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反應,用於治療中至重度患者,可降低癢感與皮膚病灶的嚴重度;但仍需觀察帶狀皰疹或其他感染等副作用。
▲鄭百珊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治療通常治療4~6周就會產生反應。
◎ 圖片來源/奇美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
→戰勝過敏體質!完整抗過敏懶人包就在這裡!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