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種BA.4和BA.5侵台,一次來5個!傳染力和再感染率更高 南部疫情升溫
今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再下降,本土新增45,081例、境外29例。不過民眾防疫仍不可放鬆,因為目前在國外引起第5波大感染的OmicronBA.4和BA.5變異株,國內不但首次攔劫到,還一次發現5例。指揮中心提醒,BA.4和BA.5的傳染力較台灣流行的BA.2高2到3成,而且重覆感染率更高。
指揮中心公布6/13新增4萬5081例本土和境29例境外確診案例,而中重症新增378例,其中中症262例、重症116例,另有109例死亡個案。
首次攔截到Omicron新變種病毒BA.4、BA.5,BA.5「最凶」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週於境外移入個案中檢出4株Omicron BA.5及1株Omicron BA.4,個案分別為4例男性及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6/2日至7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有2例來自美國、土耳其及波蘭移入各1例,檢出Omicron BA.4個案則自智利移入。
羅一鈞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傳染力較BA.2高2、3成,再感染率高,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
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其中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也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
看更多:長新冠好難治!咳不停,名中醫教熱風吹頭2穴止久咳、按3穴提升干擾素抗病毒
新變種傳採力和再感染率都更高,所幸重症率未明顯較高
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也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羅一鈞說明,所幸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雖然傳播力更高、再感染率也較高,但是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
感染Omicron沒有「無敵星星」
有專家指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沒有所謂「無敵星星」,甚至有人3度確診,一次比一次嚴重,而BA.4或是BA.5感染可能更嚴重。羅一鈞以南非和歐洲的疫情分析指出,去年南非今年1、2月爆發Omicron BA.1疫情之後,今年4、5月才BA.4、BA.5才取代原來病毒株,歐洲國家也是一樣。推測感染後大約有3個月的保護力,咸認如果接種3劑疫苗,以及高危險群接種4劑疫苗,再加上感染後免疫保護力等,可以再維持病毒的防疫力。
今日本土確診人數又下降,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從疫情分布圖來看,北部疫情已經趨緩,但是南部都市仍在高原期,民眾仍要注意。
今日新增之45,081例本土病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7,184例、臺中市6,694例、新北市5,470例、桃園市3,971例、臺南市3,969例、彰化縣3,545例、臺北市3,099例、屏東縣1,924例、新竹縣1,160例、苗栗縣1,140例、雲林縣1,034例、南投縣1,021例、嘉義縣849例、新竹市792例、宜蘭縣723例、花蓮縣674例、基隆市535例、嘉義市518例、臺東縣471例、澎湖縣199例、金門縣97例、連江縣12例。
從發病到死亡中位數時間稍微延長
今日死亡的109例當中,年齡介於40多歲到90多歲,其中105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及慢性病史、4人沒有慢性病,其中2人沒接種疫苗、1人接種過一劑疫苗、1人打過兩劑疫苗。最年輕的是40多歲男性,有打過三劑疫苗,有酒精性疾患,5月20日確診、26日因呼吸衰竭、心血管病變過世。羅一鈞說明,今日的死亡個案中,其中103位有掌握明確發病日期,31位(30%)在發病3天內死亡,發病到死亡中位數是7天,已經比先前稍微延長。
在中重症個案當中,1例兒童重症,是一名兩歲男童併發哮吼,本身無慢性病史,2日發燒咳嗽到診所快篩陽性,當天返家服用一般症狀治療藥物,3日開始出現喘鳴聲、咳嗽呼吸有雜音、聲音沙啞,4日因為呼吸喘嚴重到急診,因為呼吸窘迫插管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也有使用類固醇、腎上腺素及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1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預計近日可出院。
看更多:亂噴酒精小心肺纖維化!霧化機殺菌效果好 但密閉空間恐吸入微小粒子傷肝又傷肺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 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