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康復後頻衝急診?醫點出關鍵在這 身心調適助增免疫力「5件事」必做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被廣泛施打,全世界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同時伴隨Omicron病毒株大量感染,台灣也跟著疫情趨勢逐漸走向群體免疫。然而隨著染疫痊癒人數不斷增加,雖然新冠致死和具有嚴重呼吸道症狀的個案比例仍維持在約千分之2,但還是有部分確診民眾表示在康復後很容易喘、體力變差。對此,醫師點出背後關鍵原因在「心」。
染疫康復憂後遺症 全球焦慮病例增
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科主任王紹丞曾在國際知名期刊《醫學科學評議雜誌》,與其他學者共同發表新冠肺炎疫情對公眾心理衛生在台灣、美國、澳洲等國的影響比較。王紹丞表示,在許多已經邁向群體免疫的國家,部分民眾在染疫痊癒後擔心疾病後遺症、疫情下生活不便及失去工作的困境,焦慮和憂鬱症的求診病患都有增加。
看更多:確診康復卻「虛累累」,中醫認長新冠是疫戾後「虛勞」長新冠分4型快看你是哪一型
王紹丞也分享自己於疫情期間診治的個案,患者在染疫痊癒後,因擔心自己突然發作的氣喘、心悸以及體力降低,多次來桃園醫院急診就診,多種檢查結果都正常,之後被轉介至身心科門診,在持續進行藥物和營養品補充治療,加上深度心理治療3個月,焦慮和體力變差的感受皆獲得改善。
看更多:染疫康復不是無敵星星!醫揭「4族群」易重複感染 確診必做兩件事
康復後身心調適助增免疫力 5件事必做
桃園醫院身心病房護理長張詩閔在疫情期間多次支援桃園機場檢疫工作,在檢疫的同時觀察來自歐美各國的民眾,他們在歷經群體免疫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就連鄰近的日本也即將開始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
王紹丞表示,新冠病毒的流行改變了民眾的生活型態,染疫後痊癒的人們普遍出現暫時性的焦慮和情緒低落,而根據研究顯示,正常的生活型態和心理調適會增進免疫力,包括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
上述行為不只有助於改善腦霧症狀,更可幫助染疫痊癒的民眾進一步學會調適不良思緒,解除續發的情緒危機,進而邁向身心健康的康復之路。
看更多:確診解隔後視力模糊、黑朦!一查竟罕見患「眼中風」 醫提醒3大族群尤其小心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衛福部桃園醫院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