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紅潤卻暈眩、虛累累,抽血以為「檢體遭汙染」!「這病」沒治恐變血癌
80歲的黃太太4年前被診斷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簡稱MPN)前,常被誇讚「臉色紅潤」、「氣色很好」,身體一定很健康!事實上,她時常皮膚過敏,容易疲倦,還經常暈眩到站不起身來,直到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各種數據都異常高,診所第一時間還以為檢體「遭到汙染」!醫師指出,這些症狀是因為血液細胞的突變、骨髓造血過度所造成,若未獲得良好控制,未來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比常人高出許多,還可能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
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教授指出,MPN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黃太太罹患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之外,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F)等。症狀除了容易疲倦、夜間盜汗、搔癢、發燒、體重減輕、耳鳴、頭痛、失眠,還可能伴隨有脾臟腫大,所以有些人會有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看更多:貧血發燒、全身疲倦…小心罹患血癌!有這些症狀要警覺 做好3件事保命
血液循環障礙 嚴重會塞血管
此外,因為血液太濃稠,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血液循環障礙,症狀表現包括頭暈或視力模糊,甚至手腳末端也因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手麻、腳麻等情形。危險的是,MPN患者還容易發生血管栓塞併發症!但由於MPN不是常見的疾病,症狀又不具有特異性,即使是在西方先進國家,患者從出現症狀、到就醫確診,平均約2年時間,其中超過 6 成病人是因為已發生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出血或血栓事件才確診。
陳志丞教授說明,從健保局的大數據統計,估算MPN的發生率,台北地區每10萬人為18人,在陳教授所服務的雲嘉南地區則每10萬人為9.8例;又根據我國癌症登記資料顯示,MPN病患從2015年1年新增264例,到2019年1年新增559人,5年間成長1倍;他認為,病友人數之所以快速增加,主要是診斷率及對疾病的認知提升。
有鑑於民眾普遍對骨髓增生性腫瘤相當陌生,在醫界人士號召下,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日前成立;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說,成立協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提升民眾對MPN的認知。他指出,不管是年輕人或年長者,臨床上都曾遇到已出現心肌梗塞、腦中風才診斷出來,有時候查閱病人兩、三年前的報告,發現患者早就有異狀,但沒有積極就醫,不知道要預防,實在十分可惜!
看更多:47歲網紅店長視力模糊,醫揪出血癌!「這些症狀」看來很平常卻是警訊
有症狀先抽血 異常再評估複檢
侯信安理事長說明,民眾若發現相關臨床症狀,建議先進行常規血液檢查,如有異常則進一步尋求醫師的評估與複檢。以黃太太罹患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為例,臨床上會將患者依血栓發生風險區分為高、低危險族群,高危險群為年齡超過60歲,或曾有血管栓塞病史者;低危險族群一般採取放血治療,以減少患者紅血球數目,降低血容比至45%以下,如此可大幅降低併發症的機會;另也可能給患者同時服用阿斯匹靈,減少血小板凝集,發生栓塞的機會。
針對高危險族群,除了放血之外,通常會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干擾素治療。近年美國FDA、歐盟EMA及台灣等多國,已核准新型長效干擾素使用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治療;台灣健保署並於9/1起,針對部分極高危險、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好者提供健保給付。侯信安理事長指出,除了對血球數目的控制,持續使用長效型干擾素治療可讓骨髓結構正常化及基因突變量減少,將有機會改變疾病病程,是一項很重要的貢獻。
不過,新型長效型干擾素所費不貲,加上需要長時間的使用,病人自費負擔大,在健保給付的情況下,未來有機會改變治療狀況與疾病面貌。另外,協會也將提供衛教資訊讓病友獲得醫療新知、生活照護、醫療資源等相關資料,同時協助病患轉介;也期待能夠串連更多醫療團隊、病人團體,共同努力改善患者的治療狀況。
看更多:台灣首例!血癌童1次治療完全康復!台大醫院CD19 CAR-T細胞治療大突破
◎ 圖片來源/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提供
◎ 諮詢專家/陳志丞醫師‧侯信安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