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匙都拿不穩!64歲女罹原發性顫抖症「左右手都抖」,這手術免開顱、3天出院
64歲邵姓女子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數年,雙手會不自主地顫動,兩年前,手抖的情況每況愈下,發病嚴重時甚至無法好好用餐,抖到筷子、湯匙都拿不穩,連日常梳洗都無法順利完成,外出聚餐時,只能靠朋友來協助,直到去年5月,她到醫院就診,透過非侵入性的「神波刀」找回雙手的掌控權!
把握「雙側」治療黃金期,手術成功!
邵女士無奈陳述,手抖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夾菜還能靠人幫忙,但喝湯怎麼辦?」長久下來,令她越來越不想出門參與社交活動,原本期盼退休後能夠沉潛花藝、園藝,但連基本的剪枝、修葉都難操作,只得被迫放棄。
她在去年5月就醫檢查,經過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柯子翔評估後,決定透過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又稱「神波刀」,來改善右手顫抖症狀。而在去年12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建議神波刀得間隔9個月以上才得以完成雙側治療,雙和醫院神經科團隊便與邵女士討論完成雙側治療的可行性,後來也順利徹底改善雙手顫抖的病況。
邵女士指出,一開始左手的顫抖狀況其實是比右手還嚴重的,但想先讓慣用手(右手)恢復正常,成果符合預期,考量到生活中左右手的使用均不可或缺,因此決定在今年8月底進行左手顫抖的神波刀治療。如今雙手功能恢復正常,她開心表示:「重新掌握人生的感覺真的很棒,非常感謝醫師!」喜好插花的邵女士還在記者會上秀出花藝絕活,親手完成兩束充滿感謝的捧花獻給醫師。
看更多:巴金森氏症/中醫怎麼治療?4穴位減少顫抖 1食療幫助吞嚥又活腦
▲喜愛花藝的邵女士,近年來受顫抖症影響,連插花都無法完成,接受治療後雙手顫抖症狀改善,找回花藝興趣。(圖片/雙和醫院提供)
原發性顫抖症是什麼?
柯子翔醫師說明,原發性顫抖是一種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一般是雙手、四肢或頭部發生不自主的顫抖,而這類型的疾病雖不是急症,但卻會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自我不便,例如舀湯、倒飲料、寫字以及操作滑鼠的時候,手部不由自主地抖動,引來旁人的注目,這些都會嚴重打擊自信心,甚至出現自卑、社交退縮、憂鬱等狀況。
他也分享在門診中碰過的案例,有名原發性顫抖的病患在端湯時,不小心潑濺到長輩,病患事後感到深深內疚。另外有位年輕病患的工作是軟體工程師,因顫抖而難以在工作時操作滑鼠。柯子翔醫師提醒,找回有品質的生活其實不難,把握機會做治療,能跟手抖問題說掰掰。
看更多: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原發性顫抖症治療方式?不需開顱也可以治療!
柯子翔醫師表示,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但臨床上約有4成患者服藥效果不佳,此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不過外科開顱手術風險大,術後也需要較長的恢復期。
屬於非侵入性的神波刀就是另一個選擇。治療過程不需麻醉,不用擔心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能一次完成,3天即可出院。而雙和醫院自2019年6月起啟用「神波刀」治療原發性顫抖,並於2023年8月底幫邵女士完成階段性原發性顫抖雙側治療,這同時也是雙和醫院首例原發性顫抖雙側治療的成功案例。
神波刀手術治療會有副作用嗎?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羅偉倫指出,神波刀在進行治療時,以特製頭盔聚集1024束超音波束,搭配腦部磁振造影立體定位,精準燒灼腦部深處幾毫米大小的神經,治療中可能有些許不適、包括頭痛、暈、嘔吐感,絕大多數為暫時性。
後續住院時,也會使用類固醇藥物來控制治療部位之腦水腫情況,約2成患者有短暫頭暈、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大多在1~3個月內就消失,從臨床的評估來看,顫抖程度也明顯降低。
看更多:糖尿病又罹患巴金森氏症 「神波刀」助6旬男揮別手抖困擾 免麻醉開刀 但骨鬆患者不適用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雙和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雙和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